www.亚洲精品在线|金瓶梅女主角|55av在线观看|麻豆影视文化传媒软件|欧美午夜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1国产精品麻豆视频|亚洲av色综合|91制片厂李琼下载|9277仙踪林果冻传媒|国产91色在线,免费,精品久久久香蕉免费精品视频,全网吃瓜在线,i社3d漫画酒店猎杀小萝莉2

電腦版
您的位置: 長樂新聞網(wǎng) >> 人文概況 >> 正文

黃世鼎《吳航詩話》之題詩鑒真?zhèn)?/h1>

作者 黃世鼎

http://www.duobangwang.com  2016-08-01 15:50:42   來源:長樂新聞網(wǎng)  【字號

  宋·陳長方,字齊之,號唯室。長樂市首占鎮(zhèn)岱邊人。紹興戊午(1138年)進士,官江州軍學教授。他著作頗豐,以議論見長。《四庫全書》子部收其《步里客談》二卷,集部收其《唯室集》四卷、《附錄》一卷。為什么以“步里”為書名呢?原來初,長方父陳侁為洪州錄事,卒于官。長方奉母居吳,依其外祖太仆林且,家于“步里”,遂以名書。這部書內(nèi)文章,實際上是政論文,所記多嘉祐(1056年)以來名臣言行,加以“邪正是非”評論。至于他評論文章頗多可采,如他主張:“謂文字使人擊節(jié)賞嘆,不如使人肅然起敬。”他又說:“文章態(tài)度如風云變滅,水波成文,直因勢而然。”這樣對創(chuàng)作方法的認可無疑是正確的。但他有些對大詩人黃庭堅、陳師道的詩句看法,筆者認為存在偏頗。如謂黃庭堅“坐愛真成被花惱,出門一笑大江橫”句,與陳師道“李杜齊名吾豈敢,晚風無樹不鳴蟬”句都是學杜甫《縛雞行》一詩,為人所不齒。

  黃庭堅(1045—1105年),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分寧(今江西修水)人。他是我國文藝史上通才,詩詞書法等有很高的造詣,文學成就很大,影響深遠,是江西派領袖。其詩與蘇軾并稱“蘇黃”,詞與秦觀并稱“秦七黃九”。他的詩眾體兼?zhèn)洌瑑?nèi)容豐富,多方面反映生活。他的詩博取唐人技巧,自辟門戶,化腐朽為神奇,“點鐵成金”、“奪胎換骨”,做到“無一字無來處”。他說:“詩意無窮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無窮之意,雖淵明、少陵不得工也。不易其意而造其語,謂之換骨法;規(guī)摹其意形容之,謂之奪胎法。”

  筆者認為情感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根蒂。

  文天祥理宗寶祐四年(1256)進士第一(狀元)。在長樂成長的陳文龍于度宗咸淳四年(1268)得中狀元竟比20歲得中狀元的文天祥后12年。為了抗元兩位狀元,竟在福州謀面,商討抗元的策略。因為兩人同在地支龍年中舉,為此,文天祥書“興龍”兩字相贈陳文龍。不久文天祥被元軍俘獲,祥興二年(1279)——被元軍俘獲的第二年正月過零丁洋之時撰寫《過零丁洋》一詩。后來元軍元帥張弘范一再逼他寫信招降南宋在海上堅持抵抗的張世杰。文天祥出示此詩,以明志節(ji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陳文龍臨危受命,毀家紓國,變賣家產(chǎn),招募義兵,困守興化城(莆田)。不久興化城破被執(zhí)。陳文龍大義凜然,威武不屈。于1276年12月有29日陳文龍及家人押解上送,軟禁福州合沙,寫《寄仲子》一詩,表達精忠報國、視死如歸的決心:“一門百指滄胥盡,唯有丹衷天地知。”由于民族氣節(jié)和舍生取義生死觀將兩人連在一起,英名并峙,是情感相通的“雙胞胎”。

  陳文龍《寄仲子》寫前,而文天祥《過零丁洋》在后。相信兩詩沒有交換過目過,不存在黃庭堅所說的“換骨脫胎”的創(chuàng)作方法。兩首詩富有感染力,深深的感動讀者,主要在作者情感支配下進行的。黃庭堅說是詩歌創(chuàng)作方法令人稱道。但我們更應該看到情感之于詩歌,猶如血液之于人體,不停地流動著,把生機帶遍全身。據(jù)《全閩詩話》記載,陳長方在中舉前發(fā)生了一件耐人尋味的事,也是國人關注的事。

  《蘭亭序》又名《蘭亭宴集序》等。散文篇名,行書法帖。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41人,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時所作的詩序。文中反映了東晉士人從山水自然中感悟人生的意趣,文字清雋,兼有超脫與深沉之情。法帖相傳之本,共28行,324字。唐時為太宗所得,推為王書代表,曾命趙模等鉤摹數(shù)本,分賜親貴近臣。太宗死,相傳真跡殉葬。存世唐摹墨跡以《神龍?zhí)m亭》為最著,石刻首推“定武本”兩者實皆臨摹本,是贗品不是真跡。

  陳長方至交胡少明教官,從王文正家得到《定武石刻》碑帖本,并把它贈送他的甥兒。陳長方見此碑帖本,因《蘭亭》刻本甚多,此刻本渾樸、敦厚,為諸帖之冠,仿佛見到王羲之的真跡墨寶。

  “定武石刻”被認為體現(xiàn)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書寫的八法,引起轟動,當時慕名者絡繹不絕,門庭若市。陳長方認為“定武石刻”本是贗品,不是王羲之真跡墨寶,他有責任告知天下人。以免以訛傳訛,影響不良。于是他在南宋·紹興乙卯(1135年)上元日在胡少明笠澤寓舍壁上題寫《題定武木蘭亭》三絕句,以鑒真?zhèn)危癜哑渲幸唤^句抄錄如下,以饗讀者:

  昭陵①一人見無從,鐫石猶將贗本②供。

  八法③典型今在此,華山④天外立三峰。

  [古詩注解]

  [1]昭陵:唐太宗陵墓。在今陜西禮泉東北向。利用山勢鑿成。著名的昭陵六駿石刻。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句詩意思是《蘭亭序》真跡墨寶已隨葬昭陵,只有唐太宗一人欣賞,正如民間流傳:真跡已殯葬,今后只有昭陵開發(fā),或許能看到王羲之的真跡墨寶。

  [2]贗(yàn)本:冒充名家手筆的書畫。

  [3]八法:亦稱“醫(yī)門八法”,八種治療方法的總稱和武術運動的八種基本技法。這里指書寫的基本功。

  [4]華山:在陜西省東部。主峰太華山,古稱“西岳”,海拔2154.9米。沿途山路崎嶇,上接藍天,下臨絕壑。諸峰間僅南北一徑,有“自古華山一條路”之說。這里以“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作比,王羲之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書寫技法,超然法外,無與倫比。可惜我們無緣欣賞到。

  “定武石刻”是誰豎立的、是否是王羲之的真跡墨寶?歷朝以來議論紛紜,莫衷一是。將近900年前,剛發(fā)現(xiàn)“定武石刻”,陳長方認為這募本是贗本,題并詩以正視聽,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