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語文名師工作室經過6年多的運作,正逐漸成為一個平等自由的開放空間,一個溫馨交流的心靈家園,一塊爭鳴碰撞的學術凈土,一個教師茁壯成長的幸福搖籃,這是我們工作室12位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市中學語文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省語文學科帶頭人鄭師恩這樣說,“追求盡善盡美,用真情表述對語文課文的理解,讓所有的學生學會真心真意地表達,學最真的語文做最真的人是我們的共同目標。”
用真情打造語文課堂
記者有幸聆聽了鄭師恩老師執(zhí)教的高中的一堂課——《湘夫人》第二課時。
“如金似玉的好文章,它的艷麗文采至今還在紙上筆下蹦跳。劉勰距離屈原大約八百多年,他感受到了屈原文字的生命力,那么距離屈原2000多年的今天,我們依然能感受到屈原文字的鮮活嗎?”鄭老師的開場白就讓《湘夫人》充滿了瑰麗飄渺、浪漫神秘的色彩,讓人對它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魅惑力,引得學生議論紛紛。
詩歌少不了誦讀涵詠,課堂在鄭老師的配樂誦讀中拉開帷幕,聲色并茂,慷慨激昂,一下子激發(fā)了學生興趣,學生不知不覺地投入到情境中去。接下來的學生自由朗誦環(huán)節(jié)更是水到渠成、恰到好處,沒有太多的講究,“真情投入就是最大的成功”,學生在忘我的境界中感受到了詩歌豐富的意蘊。
課堂在繼續(xù),真情在延伸。
或許正如課后一個學生所說:“鄭老師的課總是這般富有真情,充滿濃濃的語文味,他的課堂總是留給我們馳騁想象的藝術空白,讓我們不知不覺進入妙不可言的意境。”
或者正像一位評課專家所言:“一堂鮮活的語文課是有生命力的,它是教師、學生、作者、文中主人公等思想的交織流動,它不只是一堂課。”
用專業(yè)引領教師隊伍
“這個學期您開過多少示范課?”面對記者這一開門見山的發(fā)問,鄭師恩老師笑了,“記不得了,五六次總有吧。”隨后,他從壁柜里搬出了一大堆各級開課、講座證明。
“目前名師工作室成員的水平都很專業(yè),我們主要起示范、引領作用,傳達一種教學理念,把課堂經驗傳給所有的語文教師。”鄭師恩老師說,作為主持人,他要起表率作用,所以他積極開展語文學科教學教研活動,充分利用網絡這一先進的平臺,為我市廣大語文教師提供教學資源,搭建教師間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平臺。因此,他雖然是校領導,仍然始終堅持在第一線教學,長期擔任高三兩個語文教學班的重擔,努力營造民主、和諧、活躍、開放,充滿真情的課堂教學氛圍。
據介紹,名師工作室培養(yǎng)了許多骨干教師,獲得了不少榮譽。如鄒全勝、鄒云晶兩位青年語文教師在長樂市青年教師教學技能比賽中分獲一、二等獎,其中鄒全勝老師還榮獲福州市青年教師寫作比賽一等獎。金泉慶老師現在成長為校新疆部副主任、長樂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一中的李娟老師成長為校語文組教研組長,以扎實的教學理論帶領一中語文教師走向更高層面;僑中的陳萍老師并非名師工作室成員,也以名師工作室為平臺,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她的英姿多次出現在各地觀摩課上,獲得師生的好評,現為僑中語文教研組長。工作室與各校青年教師簽訂師徒協(xié)議,結成對子,形成全面輻射的局面,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
“我們沒有固步自封,而是大膽地走出去取經,加強與省內外同行的交流,吸收他們的長處,不斷引進,讓自己更加充滿活力。”鄭師恩不忘這幾年和工作室成員一起走過的路、吃過的苦、享過的樂,“一切都是為了讓語文充滿真情、充滿活力。”
語文,創(chuàng)造夢想。中學語文名師工作室,孕育夢想的搖籃。書中自有真情在,我市語文老師正帶領廣大學生,快樂得走著。
(記者 柯多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