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端午節(jié)龍舟競渡時,在鶴上港寬闊的水面上,總有兩艘“龍首”金光熠熠的龍舟,在并肩鼓浪奮飛。這便是名聞遐邇的后坂村“孿生金龍”。提起這“金龍”,卻有一段傳奇佳話呢!
鶴上北隅的豹山之麓、距玉溪陳氏宗祠百多米之遙的倉里,有一口千年古井,花崗石鑿就的圓形井欄上,鐫刻有“后坂井”三個行楷大字。原來,此處是后坂村肇基祖 公始居之地。因區(qū)位居后,且在斜坡之上,故謂之“后坂”(坂為斜坡意)。該處地域狹小,交通閉塞。為此, 公日思夜想擇地他遷,卻一時不知遷往何處是好,甚為煩憂。
話說這年端陽佳節(jié), 公飲過雄黃酒后,頓覺睡意漸濃。少頃,他見庭院中金光閃耀,隨即有一通體金燦燦的“金龍”從井中沖天而起,凌空翔舞,周遭祥云繚繞。倏然間,又見那“金龍”搖頭擺尾地徑直往南飛去,在三華里外的鶴上最南端處降落。一時,那地方霞云漫涌,紫氣氤氳……。 公夢醒,知是好夢兆吉祥,便欣望南天,馨香禱祝;隨后,便匆匆趕往南面。他來到“金龍”降身之處,眼前豁然一亮,但見開闊平坦的地域上,一泓清溪環(huán)流,溪邊有一水井,狀若自家院中之井。更令人他感到驚奇的是,在溪之東西兩側(cè),各有一處月桌(農(nóng)家所用的圓桌)大的“龍爪”印跡。 公深諳五行,見環(huán)溪、水井、“龍跡”呈太極圖布局,寓凝合陰陽二氣之意,必生發(fā)萬物。而且,他早知“金龍”已潛入井中,不禁驚喜萬分,仰天高呼:“此乃藏龍之福地也!”
此后不久,后坂便舉族由北隅南遷至此。為感念“金龍”引福地之恩,族人便按太極圖案,以“龍跡”為中心,擴(kuò)建了東西兩埕,此埕即是留存數(shù)百年迄今的“太極埕”。同時,族人謹(jǐn)遵祖訓(xùn),視“金龍”為敬奉的圖騰,把本房之龍舟改號“金龍”。后因繁衍昌熾,人丁旺發(fā),后坂房衍為“五房”與“前樓”兩支系,各造龍舟,但其龍舟之名,仍同樣沿用“金龍”。只是為了有所區(qū)別,便將長房“五房”之龍舟稱為“舊金龍”,而把次房前樓之龍舟謂之“新金龍”,遂世代流傳至今。
真可謂:金龍降寶地,佳話傳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