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蓮柄港自北宋開始開拓,歷經(jīng)866年才完全修竣。相傳北宋之時,出了一個駙馬爺,名叫林安上。就是這位駙馬爺,當年率先要修建蓮柄港,在鑿龍腰山(蓮柄村至北山的一座山丘)渠道過程中丟了性命。“金頭御葬駙馬爺”的傳說,講的就是這位林安上開鑿蓮柄港的故事。
據(jù)《長樂縣志》記載,林安上本是一位滿腹經(jīng)綸的大才子。但不知何因,考場卻屢屢失意,功名不就。大觀四年(1110年),才被推薦到國子監(jiān)(高官子弟就讀的學府)任國子博士(老師)。雖然林安上官運雖然不太好,但要說“老婆運”,卻比誰都強。
傳說林安上進京不久,徽宗皇帝的女兒、天姿國色的安安公主有天夢見與一男子相會巫山,好戲一臺。這本是青春期里一種心理反應,誰知公主卻久久不忘,非要父皇幫她找到這位“夢中駙馬”不可。徽宗雖覺女兒想法天真,但想到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位“皇帝畫家”,還是按女兒說的“夢中駙馬”模樣畫了一張畫像,交代身邊太監(jiān),到開封各處好生察訪。
京城開封人海茫茫,要找到公主的“夢幻之人”,簡直是大海撈針。可世間之事說巧也巧,一日,有位太監(jiān)還真的見到了一個男子,無論從外表到神態(tài),都與“畫中人”一模一樣。
“就是他!就是他!下腮那顆痣我記得很清楚。”公主一看,不禁叫了起來。徽宗見女兒如此高興,想這痣女兒不可能事先見過,看來“夢緣”是真了,心想既是奇緣一樁,看來是天意,一高興,便封林安上為龍圖閣學士、中書舍人。翌日早朝,又當著文武百官面,宣布招林安上為駙馬。自此,長樂就有了第一位駙馬爺,因為官拜一品中書舍人,故人們也稱他林舍人。
林安上當上駙馬之后,十分關心家鄉(xiāng)人民疾苦,其中最令長樂人民難忘的,就是當年駙馬返鄉(xiāng)開鑿龍腰山渠道的事。
大家知道,我們長樂境內(nèi)流淌著兩道閩江支流——上洞江與下洞江,由于群山制約,河水都被擋在界里(北山之西為界里,以東為界外)。故界里淡水資源十分豐富,界外卻成了有名的多旱之鄉(xiāng)。蓮柄港是上洞江的一道支港,河水自龍門尾道向東,當流到蓮柄村前,亦被龍腰山擋在界里。因此先民們很早就有在那開鑿渠道、引水過山的美好愿望。林安上十分理解父老鄉(xiāng)親遭受旱魔折騰的痛苦,早在少年時代,便有遠大理想,希望自己將來能為鄉(xiāng)親開鑿這條渠道。
卻說林安上當了駙馬之后,還時時記著這件事,但要回鄉(xiāng)鑿渠,還得皇帝開口,公主放行才行。為此,他整整等了十年,直到宣和三年(1120年)初秋,公主為紀念“夢緣”十周年舉行了盛宴,他趁著公主與皇帝高興之時,說出自己多年的心愿。林安上的故鄉(xiāng)情結(jié)、體恤百姓,感動了公主,皇帝也開恩,準他三年假期,還允許長樂三年錢糧賦稅免于上繳,作為鑿渠之用。
林駙馬返鄉(xiāng)后立即上龍腰山安營扎寨、開山鑿渠,一時間,那龍腰山與石 嶺地段,無論白天黑夜,打鐵聲、鑿石聲,總是不絕于耳……
然而龍腰山峽谷地勢雖低,但也比蓮柄港河床平均高出四十米,渠道西起蓮柄村,東至北山村,長有一公里,若要成渠,至少得鑿去三十萬立方米的堅石。那時沒有有效的爆破技術,民夫只能用錘打釬鑿、手搬肩挑。而當時長樂三年賦稅,不過一萬四千擔大米,據(jù)稱當時林駙馬的計酬辦法是“斗石斗米”,鑿下一方石頭,就要花消二十余擔大米,故待到錢糧耗盡,工程進展還甚微。
話說林駙馬當年返鄉(xiāng)的時候,因南方正鬧方臘農(nóng)民起義,所以公主不敢同行,之后又因時局紛亂,駙馬又與公主音訊隔絕。直至宣和六年(1123年)正月,被招安的宋江農(nóng)民起義軍打敗了方臘,天下才得太平。這日公主屈指一算,駙馬返鄉(xiāng)已二年八個月,以為工程進行得差不多了,便提醒父皇按時召回駙馬。皇帝便派了一位陳太監(jiān)(長樂石門里人),帶上銀子到長樂慰問駙馬。
當時朝中宦官童貫、奸相蔡京弄權,而陳太監(jiān)正是童貫一心腹,此人極為在京斂了不少錢財,這日見有了回鄉(xiāng)之便,便把三百兩黃金暗暗帶回。
陳太監(jiān)到長樂,乃取道龍門港上岸,本打算直奔嶼頭會見駙馬,好半路上支開黃金。沒想到,當他們浩浩蕩蕩的隊伍過龍腰山時,卻被駙馬迎上山去。交接過銀兩后,駙馬見陳太監(jiān)的身邊尚有一個箱子未打開,便問:“箱中何物?”陳太監(jiān)因為事先未想到會發(fā)生此事,一時不知如何回答。若說這金子是自己的,自己“六斤四”(頭顱)要搬家那時無疑的;不說,這一關決對是過不了的。陳太監(jiān)思前顧后,只好選擇破財益命:“駙馬爺若不問,奴才倒忘了,這箱里有三百兩黃金,是奴才與兄弟們,特表示一點心意,敬請笑納。”此時駙馬想到皇上也只送來兩千兩銀子,你這班兄弟怎么會送三百兩黃金?但想到眼下工程還得用錢,也就不細問,就收下了。
再說陳太監(jiān)乃是個只進不出的“鐵棺材”,想駙馬日后回京,這事難免還得露底,便與童貫、蔡京密謀除掉林駙馬。二賊也想借刀殺人,遂縱容陳太監(jiān)誣告駙馬在家鄉(xiāng)收留方臘余黨,圖謀不軌。徽宗因被農(nóng)民起義軍攪得如驚弓之鳥,便下密旨催駙馬速速回京。駙馬不知詳情,在剛過福州的時候,便被陳太監(jiān)心腹殺害了。
駙馬被殺,在當時還真是驚動了天下,后經(jīng)公主伸冤,皇帝醒覺,殺了陳太監(jiān),革去童貫、蔡京之職。然而林駙馬的頭顱不知去向,徽宗皇帝只好欽賜一顆金頭顱,按皇家禮儀御葬了駙馬。嶼頭族人因怕有人盜墓,就在長樂各處造了三十六座墳墓,故“金頭”到底葬在何處,至今仍無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