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長期奮戰(zhàn)在基層一線,用一顆真誠火熱的心,溫暖了廣大群眾,以為人民服務的滿腔熱忱,詮釋了人大代表的真諦。他是航城街道龍門村黨總支書記、村主任高華,長樂市第十五、十六屆人大代表。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既是一種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只有認真反映群眾呼聲,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當好人民的代言人才能不辜負選民的信任,才能無愧于人大代表的稱號。”高華不但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村級集體經濟是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增強集體組織服務功能,發(fā)展社會公益事業(yè)的經濟基礎,但隨著城區(qū)的不斷拓展、城市化建設的加速推進,龍門村自1994年以來已被征地約2000畝,全村近4900人成為了失地農民,集體經濟收入來源急劇減少,矛盾日益突出。
“失地群眾以后的出路在哪里?”這是高華心中的一個“結”,他思前想后,最終認為發(fā)展第三產業(yè)是一個好途徑。出租渤海樓、龍門商住樓店面、建設龍門國惠大酒店、設立“福州長樂客運中心站有限公司”……隨著一系列發(fā)展第三產業(yè)措施的“落地開花”,村民們有了永久性收益,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后顧之憂。
住房問題也是廣大農村群眾反映的焦點。農民經濟收入有限難以購置商品房,他們的下一代又已長大成人,舊房已滿足不了兩代人甚至是三代人的實際需求。高華充分理解群眾的難處,于2012年、2013年連續(xù)提出關于規(guī)范舊房改造的建議,希望舊改能有正規(guī)、合法的途徑。這一建議也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目前住建局等相關部門也在努力協調著。
始終保持同群眾的血肉聯系,是高華為人干事的行動準則。他常說:“群眾哪里有需要,我們就盡全力去辦,多做一點惠民利民的事,才能得到群眾的信任。”
高云林是龍門村的村民,平時靠當挑夫、打小工掙點錢。他的妻子和孩子都患有精神疾病,生活難以自理,連吃飯、洗澡都要高云林幫忙。看著這一家人,高華急在心里。逢年過節(jié)總是把他們列為慰問對象,上級民政部門有什么補助也總是優(yōu)先考慮他們。“我能做的不多,只希望能給他們帶去一點溫暖,讓他們過得稍微舒適一些。”
“他敢于為群眾說話,這些年提出了很多涉及民生的議案和建議,雖然有一些事情因為政策等方面的制約,不能馬上給予解決,但他已經發(fā)揮了人大代表應有的作用。”航城街道人大秘書潘麗如這樣評價高華。
帶著一種信念、飽含一份深情,高華——一名來自基層的人大代表,在為選民謀利、為群眾服務的道路上馬不停蹄。
(記者 高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