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又是端午節(jié)。
仿佛又看見那用紅紙條束裹的菖蒲、艾葉,是怎樣虔誠地被釘在五月的門上。
一股濃郁的芬芳,如薄霧般輕輕地彌漫開去,把所有的邪氣晦氣濁氣惡氣,都驅(qū)逐到很遠很遠的地方。
我淤塞的心緒,亦被這濃香熏開,渾身上下一片輕松,感到特別的耳聰目明;于是,一股詩意在我的心空裊裊升起,開成一朵燦然的花——
一朵沒有受過污染的山間野薔薇……
二、
你又在調(diào)制雄黃酒嗎?
你是否又把它潑灑在墻邊屋角?據(jù)說,蛇蝎毒蟲一聞到那氣味,就會逃遁而去。
其實,蛇蝎毒蟲并非最可怕的,藏匿于心中的妖霧,才是人世間最大的憂患。
與其把雄黃酒潑灑在地,不如將它一飲而盡,是蛇是蝎,就讓它現(xiàn)出原形!
害怕嗎?白娘子敢喝,我也敢喝!
心中沒有妖孽,自然也就不怕現(xiàn)出原形!
三、
在一陣嗨喲嗨喲的號子聲中,一艘艘龍舟抖去滿身的塵埃,又暢游在碧波雪浪之中。
鑼鼓聲、鞭炮聲,匯成五月最壯美的交響!
這一天,家鄉(xiāng)的每一條江都成了汨羅江:人們要在江上打撈那位投江古人的不死魂靈,打撈一種沉重如磐的民族精神!
雖然有許多人并不懂得那峨冠博帶的三閭大夫,也沒有讀過他寫的如蘭似蕙的《離騷》,但他的忠良和憂憤,卻如滔滔江流滋養(yǎng)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是的,自他縱身一躍的那一刻起,所有的河流就再沒有平靜過……
陪母親過節(jié)
鄉(xiāng)村的兒女在風中移動,旅程繃緊,回歸的期盼最短最真。你千里迢迢地趕回家,就是要跟母親一塊過端午節(jié)。
你跟母親面對面地坐著,
與母親只有一塊玻璃的距離。
你在玻璃的這邊,
母親在玻璃的那邊。就這樣,靜靜地定格在歲月的深處。
但母親的目光依然彎成了釣鉤,將村口那條黃土路提到心口一起顫抖,早已將熟悉的乳名念叨了數(shù)遭。
沒有傷感,你只平靜地說:我回來了,一起過節(jié)。
就像小時候,跟著哥哥,戴著夢中媽媽綁在手上的五彩線,爬上不高的北山,採艾蒿、野花、蹚露水……趕在太陽出來前回家,吃媽媽煮好的雞、鴨、鵝蛋,還有粽子。不在吃多少,而是那種難忘的情景。
生命中多少次圓缺,終將在夜的沼澤中隱逝。而母親,如村后突兀的巖,永遠矗立在你心的高地,無論你走遍天涯海角。
是的,回家,是一種割不斷的根須,思戀和懷念相聯(lián)著,貫穿整個龍的華夏。
(附記:跟我同一個老人中心的任志強大哥返國,恰逢端午節(jié),特從上海趕回千里之外的故里,陪已故母親過節(jié)。他給我發(fā)來短信,其言辭之真切,令我眼眶發(fā)潮。
從去年8月開始,長樂籍書畫名家石橋回到家鄉(xiāng)采風,并以“記住鄉(xiāng)愁映像長樂”為主題創(chuàng)作了200多幅書畫作品,從中再精選100幅無償捐贈給家鄉(xiāng)。近日,長樂市博物館將這100幅精品作為長樂市《記住鄉(xiāng)愁》系列文化叢書之一編輯成冊。此中穿插數(shù)篇石橋的童年回憶、創(chuàng)作感悟和全國各地藝術(shù)家的評論簡語,裝幀精致,鄉(xiāng)土味十足。現(xiàn)刊載本書(《鄉(xiāng)音》)作者自序一篇,以饋讀者。(編者)
作者 陳金茂(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