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花啼鳥悲落日,綠水青山憶先人。
又是一年一度的感思先人的清明傳統(tǒng)節(jié)日。我踏著四月午后的陽光,攀上開滿杜鵑花的山崗,遠遠地望見了那座寂寥的墳塋,我在一步一步地走近我的父親。
我站在父親的墳前,仰望西天,但見一輪碩大的落日,將要隱入蒼茫的天際,天地之間頓然由廖廓澄明演變?yōu)殪o穆與莊嚴。我被落日的寧靜和壯麗沐浴著,一種無以言狀的傷懷情緒在落日的氣氛中洶涌而來,瞬間包圍了我脆弱的靈魂。
記得那年清明節(jié),也是在午后的時分,我隨父親穿過滿眼金黃的油菜花地,攀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去祭掃祖父的墳?zāi)埂N覀儼阉r饈與鮮花等供品擺在墓桌上,并將紙帛壓在墓頂及其周邊,然后動手清除雜草,直至日頭含山。父親久久地佇立在祖父墳前,望著將要沉入遠山的落日,神情凝重地對我說:“日頭落山后明日還會升起,可人一倒下就再也起不來了。”父親的聲音有些哽咽,“爹和你也總有分離的一天,相聚終是短啊……。”此刻,我發(fā)現(xiàn)一向堅強的父親眼角潮了起來,兩顆晶瑩的淚滴順著清癯的臉頰落下。過了好久,他才從傷感的情緒中抬起頭來。父親仰頭看落日的那一刻心上的痛楚倏地擊向我,令我的雙眼也涌滿了滾燙的淚。我不禁想著:是呀,落日經(jīng)過一個巨大的輝煌之后,重新去凝結(jié)新的能量和希望,準(zhǔn)備下一次的更加絢麗,可是人生卻只有一次……。父親,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對人生的禪悟,使我第一次領(lǐng)悟了落日的全部內(nèi)涵。自此,父親的那句話深深地鏤刻進我的心靈中,父親那尊站在落日光輝里的身影,也永遠地定格在我的目光里。那是我最后一次跟父親一起去憑吊祖父。兩年后,才五十四歲的父親也躺在了祖父墳塋對面的山頭,靜靜地躺在他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的、終生熱愛的土地上。
多少文人墨客以美麗的父字贊美過落日,人們從它絢麗的光輝中驚羨贊嘆著大自然壯偉的神奇。然而,落日的靜穆與悲壯已嵌入了我生命的深處。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每一次面對落日,我都會想起父親,想起父親說的話。落日的壯麗是生命的積聚,它生命中的每時每刻都在醖釀,不懈地努力。其實,人又哪里不是這樣?!人的生命固然短暫,但貫穿這一過程的卻是永恒的執(zhí)著。我仿佛又看見了父親躬身扶犁的身影。父親一輩子扶著一張木犁,嘗著咸澀的汗水,默默地吞啜著苦累,耕耘著艱辛而又充滿希望的日子,守望著養(yǎng)育生命的土地,守望著收獲五谷雜糧的季節(jié),守望著淚水泡大的兒女。父親啊,就像是一頭老黃牛,筋疲力竭地躺在了在犁溝里……
在浩茫的天宇間,在自然的洞簫中,漫漫紅塵中的人的生命,仿若閃電劃過萬古之長夜,瞬息即逝,而歸于沉寂,雖然短暫,但它畢竟留下了瞬間的燦亮。因而,雖然我每次看到落日,撿拾到的都是無盡的傷感,但我要感謝落日,它使我升華了自己的靈魂,悟出了“生死輪回的要諦”——萬物皆有生有滅,由渺小脆弱到輝煌壯麗,然后走向死亡,這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過程,是宇宙的定勢,自然的規(guī)律。我想起了日本畫家東山魁夷說的話:“一葉墜地,決不是毫無意義的,正是這片片黃葉,換來了整個樹的盎然生機。”
(作者 陳尊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