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早,朋友發(fā)來一張圖片,問我:“娟子快看,這個人像不像你小時候?”
看到這個圖片,我一下子陷入了往日的回憶。
這個圖片,是從前的電影《城南舊事》中的畫面,畫面中的女孩是電影中的主人公——小英子。這個女孩,與我小時候像極了。
記得當時《城南舊事》剛上映,我跟鄰居的一個妹妹去看這場電影,當時是個冬天,我?guī)е娪袄镄∮⒆右粯拥拿€絨球帽子,那是我自己織的,不知道電影里也有這個帽子。當是我的頭發(fā)就是這樣的短發(fā),戴上帽子,就能露出底下的齊齊的發(fā)梢。當電影放映到更換電影膠片的時候,電影院的燈突然亮了,我下意識地回頭看放映室的窗口,突然我身后的一個小伙子指著我大叫:“這不是電影里的那個小姑娘么!”周圍的人都把目光轉(zhuǎn)向我,嚇得我趕快轉(zhuǎn)過頭,一聲不敢吭,使勁把帽子往下拉,生怕別人看到我。
后來聽到后排的另一個小伙子在埋怨剛才那個人:“你那么大聲干嘛,別給人家嚇著。”然后轉(zhuǎn)向我們說道:“我們不是壞人,你們別害怕。”后來又補充一句:“你真的跟電影里的小姑娘很像”。
我頭也沒敢回,心里一直在期盼趕快關(guān)燈。其實,當時的我要比電影中的小英子大。可能是由于我個子小的緣故,加上那頂天真無邪的帽子,把我裝扮得很兒童。我索性摘下帽子,靜下心來看完這場電影。散場的時候,我跟同來看電影的妹妹故意慢一點走,讓擁擠的人流把后排那些人往前趕,我倆幾乎在最后離開影院。
小時候家里都沒有電視,我們經(jīng)常去電影院里看電影,發(fā)生在電影院里的故事也很多,隨著歲月的流逝很多故事已經(jīng)淡忘,而這件事一直清晰地印在我的腦海里。也許是自己跟這部電影中的小英子太接近,真把自己當成電影中的小英子,電影中的故事至今記憶猶新。
半個多世紀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隨著爸爸媽媽從臺灣飄洋過海來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條胡同里。京華古都的城垛頹垣、殘陽駝鈴、鬧市僻巷……這一切都讓英子感到新奇,為之著迷。惠安館門前的瘋女子、遍體鞭痕的小伙伴妞兒、出沒在荒草叢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奶媽宋媽、沉疴染身而終眠地下的慈父……他們都曾和英子玩過、談笑過、一同生活過,他們的音容笑貌猶在,卻又都一一悄然離去。為何人世這般凄苦?不諳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卻又不得其解。50多年過去,如今遠離北京的英子,對這一切依然情意繾綣。那一縷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她童稚的記憶里,永不消退。
也曾用小英子的眼神去審視周圍的一切,也曾如小英子一樣天真無邪。真的想永遠生活在那樣明眸清澈的時代,永遠跟小英子一樣,清純而透明……
小時候,我無意中隨著小英子去城南盤點舊事;如今,我在小城外刻意回顧孩提時代的一幕,怎奈白駒過隙,往事如昔……
(作者 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