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俊盛故居,在松下鎮(zhèn)松下村,牛山之麓,坐西北向東南,負背牛山,前臨大海。土木石結構,四扇三間,面寬14米,進深11米,占地面積154平方米,建筑面積140平方米。
陳俊盛,名凱明,以字行,居松下村。民國30年(1941年),任松下鄉(xiāng)副鄉(xiāng)長兼抗日自衛(wèi)隊隊長,時抗日戰(zhàn)爭進入相持階段,日本帝國主義加緊對中國東南沿海戰(zhàn)略封鎖,逼迫國民黨政府投降。四月,日軍集結二艘航空母艦、三十余艘艦艇、一百余只帆船、四十多架飛機停在閩江口附近海面,準備大舉入侵福州地區(qū)。18日,日機二十余架輪番轟炸長樂、連江、福州地區(qū)。19日凌晨,日軍四十八師團和海軍第一艦隊陸戰(zhàn)隊共二千多人,在海、空軍掩護下,分別從連江的道沃、曉沃、百勝、東岱和長樂的漳港、松下等六處同時登陸,向長樂、閩侯、福清等縣侵犯。拂曉,寨下村群眾報告,有400多名日軍登陸。陳俊盛獲訊后,立即打電話報告江田區(qū)政府,江田區(qū)政府向福清駐軍求援。當時,福清駐有國民黨守軍一個團(其中一個駐在長樂金峰),聲稱支援部隊馬上趕到,要求松祉自衛(wèi)隊后備隊和水警隊堅持阻擊待援。當時,我方僅有一挺捷克式輕機槍和五六十條單響槍支及土槍。有人勸陳俊盛“敵眾我寡,不如暫避其鋒”。陳俊盛深感抗擊外敵、愛國守土人人有責,毅然與水警隊分隊長程文龍(閩侯人)力排眾議,慷慨赴命,號召大家奮起抗敵。其妻聞訊趕來勸阻,拉他回來,俊盛說:“男兒當為國犧牲,吾豈愿為家庭累,而喪吾志。”即率水警及自衛(wèi)后備隊丁壯十余人,到鹿山埋伏阻擊。
日軍在飛機掩護下推進,先頭部隊進入我軍伏擊圈,遭到突然阻擊,棄尸九具,立即退回,俄頃又發(fā)動第二、三次進攻。陳俊盛率眾迎頭痛擊,敵我雙方各有死傷,戰(zhàn)斗相持幾小時,日軍被我擊潰,退至半山。十時許,日軍再次發(fā)起攻勢,密集炮火向我陣地轟擊,來勢兇猛,我方則憑險據守,頑強阻擊。血戰(zhàn)至中午,我方雖傷亡嚴重,但堅持阻擊達6小時,日軍無法推進突破。這時陳俊盛身中兩彈,未肯稍退,死戰(zhàn)待援。最后,諸隊眾大部彈藥告罄,而援軍渺茫,陳俊盛含恨率眾丁,退守蟬潭洞口。日寇料我彈盡援絕,進攻愈猛。陳俊盛自知已到最后時刻,無望取勝亦不能束手待斃,喝令集中所有彈藥,隊伍分散撤出陣地,留下程文龍和少數隊員掩護撤退。他潛入洞中,銷毀身上所帶文件、名冊,又同程文龍等浴血奮戰(zhàn),以死報國。日寇四面包圍上來,彈飛如雨,陳俊盛又身中數彈,為免落入敵手,遂引槍自決。程文龍及其他眾亦以身殉國。松下一役,九名水警、二十名后備隊員陣亡,后因傷而死二人,合為三十一人。
1943年8月,福長地區(qū)指揮官許國鈞令福清海口李國標大隊長,發(fā)動群眾為烈士營造公墓,以彰愛國忠誠。“閩海戰(zhàn)役松下抗敵陣亡軍民墓”,坐落在松下村后山坡上,面向大海,背靠鹿山。國民政府林森主席特頒“捍患成仁”四字旌表。墓牌鐫有福長地區(qū)指揮官許國鈞撰文和長樂縣縣長劉潤世所撰“陳烈士紀念碑記”,31位陣亡軍民芳名亦鐫列于次。參加公祭有長樂、福清、平潭各縣市長官、機關人員、群眾、烈士家屬等一百多人。
陳俊盛、程文龍等31位壯士,為抗擊日寇,以死赴命的英勇事跡和舍身精神永遠鼓舞人民抵御外侮、奮起報國的斗志。烈士英名流芳百世,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