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善貴先生花數(shù)十年時間編纂《長樂歷代詩詞選》,收錄自唐至近代長樂(吳航)人及少數(shù)外籍題詠長樂的詩詞4421首,其中包括女詩人作品186首。涉及作者849人,其中女作者50多人。在詩選中選有林瓊玉的兩首回文連珠詩。
林瓊玉何許人也?林瓊玉是清康雍年間大詩人黃任(字于莘,又字莘田,永泰人)的外甥女。
黃任康熙四十一年中舉,官廣東四會知縣。罷歸后住福州城內(nèi)光祿坊早題巷。黃任詩集《香草箋》曾引起詩壇轟動,并流傳臺灣,成為書房講授詩學的范本和燈會射虎的必備參考書。黃任不立宗派,也不專學一家,而是博采唐宋明清眾家之長,自成一體。
黃任女兒黃淑畹,黃淑畹嫁給林氏,在永福生下外甥女林瓊玉。黃任對外甥女林瓊玉愛如掌上明珠,詩學精心傳授,林瓊英天資聰穎,撰寫吟詠許多詩詞,但她詩作如今大部分都散失了。遺詩附刻在《香草箋外籍》。
林瓊玉二十一歲時嫁給吳航(長樂)儒士陳灃。時運不濟,陳灃鄉(xiāng)試,屢考不中,憂郁而沒,剩下孤兒寡婦,家道極貧。黃任對甥女家庭遭際牽腸掛肚,備加關(guān)注。另外黃任與當時長樂縣令張學舉至交,并有詩詞唱和。為此,經(jīng)常從福州來長樂。詩人黃任每次從閩江水道東下,兩岸上碧綠的山峰像美人頭上的螺形發(fā)髻一樣醉人。遠遠望去,青山隱約處,那就是吳航大地:“每度女螺江上望,青山一發(fā)是吳航。”
眾所周知,回文詩是我國古典詩歌中一種較為獨特的體裁。回文詩,據(jù)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的釋義是:“回文詩,回復讀之,皆歌而成文也”。回文詩是中華文化獨有一朵奇葩。形式很多種,我們常見就是順讀倒讀皆成韻的詩篇。他是按一定法則排列成詩。
上世紀初,中國爆發(fā)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五四運動”。應(yīng)該說“五四運動”是徹底反對封建文化的新文化運動。有人對中國封建社會的太監(jiān)制度、裹足的民約和律詩的戒律所謂的“三寶”進行猛烈的攻擊,其中也把律詩列入“三寶”之一。由于近體詩(律詩,絕句)格律嚴明,音韻鏗鏘,為國人共識。漢字是中國文化的載體,蘊含著中國文化的“密碼”。歷代文人深諳此道,掌握了“密碼”。不但寫好近體詩,而且在近體詩基礎(chǔ)上,創(chuàng)造了新的文體——回文連珠詩。
連珠詩是回文詩另一種形式。在詩的每一句都要出現(xiàn)同一個或幾個相同的字,如聯(lián)珠串玉。
林瓊玉兩首連珠詩,從詩題看,“月花”“月燈”這三種事物都是以讓人產(chǎn)生特別美好的想象,而它們又交織,融匯在一起,更構(gòu)成了奇妙醉人的畫境,吸引著我們置身其中,感受濃郁的畫意詩情:
“花月”連珠
良宵花月兩相嘉,風引花香月未斜。
酒滿花前杯底月,琴調(diào)月下鏡中花。
溶溶月色窺花貌,淡淡花容映月華。
半醉欲眠花下月,月移花影畫窗紗。
無宵旅懷和韻
以“燈月”二字連珠
燈月交輝客思加,燈光月影萬人家。
長街踏月看燈樹,旅館孤燈對月華。
燈照階前連月色,月明窗下映燈花。
挑燈坐月懷鄉(xiāng)遠,把酒移燈醉月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