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紀初,美國公理會傳教士在縣城府(虎)埕頂籌建圣教醫(yī)院,趁機圈點周邊民地,引起府埕頂民眾共憤。為保護民眾切身利益,鄉(xiāng)民周恰恰一紙訴狀將洋教士告到縣公署。碑文中的“不法之徒”指的就是這幫洋教士。
當時長樂縣知事陳世彬順從民意,公正判決:以溪為界,溪東地屬圣教醫(yī)院,溪西地屬府埕頂村民,并在圣教醫(yī)院門前石橋橋面上鏨字明示世人。石橋橋面系兩塊長條巨石,每塊長2.3米,寬0.66米,北面一塊巨石上鏨“公路界”三字,字體長0.72米,寬0.23米,南面一塊巨石上鏨四至:公路向北轉西長口百四十五尺,南路口闊七尺半,西路口闊十二尺,計27字,每字約0.11米,同時在石橋畔立“長樂縣公署示”碑一座,長2.1米,闊0.48米,碑座長0.9米。“長樂縣公署示”每字直、闊0.08米。正文每字直、闊0.05米,共105字。
長樂縣公署示
案據(jù)民人周恰恰等呈稱府埕頂?shù)胤接泄萌怨芬粭l,系人民通行道路,恐有不法之徒恃強堵塞妨害交通,伏懇鈞署出示禁止等情。查周恰恰等所請一節(jié)確系公路,嗣后無論何人不得堵塞妨害交通。合行佈告一體,凜遵此佈!
民國十五年一月
知事陳世彬
1840年以后,長樂發(fā)生涉洋教案多起,中方均敗訴。只有周恰恰一案勝訴。遠的不說,就拿1901年嶺口發(fā)生的那樁“教案”來講吧。明明是“假洋鬼子”余官五故意惹是生非,洋教會卻逼迫知縣嚴慶祥勒令嶺口村民勒碑“賠罪”。周恰恰有硬骨,敢告洋人。知事陳世彬也敢秉公執(zhí)法,才贏了這場官司。此碑伸了我中華民族正氣,揚了我國威民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