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訪使 唐初于各道設按察使。唐開元二十一年分全國為十五道,每道置采訪處置使,簡稱采訪使,掌管檢查刑獄和監(jiān)察州縣官吏。天寶后其職僅考課舉劾官吏,不得干預他政。肅宗朝改為觀察處置使。乾元以后,各地兵起,廢采訪使而置防御使。
觀察使 唐官名。唐肅宗乾元元年(758),改采訪處置使為觀察處置使,掌考察地方吏政績,舉善懲惡。后兼管民政,轄一道或數州,凡不設節(jié)度使之處,多由節(jié)度使兼任。宋置各州長觀察使,無職掌,無定員,亦不駐本州,僅為武臣準備升遷之寄祿官,實系虛銜。遼在不置節(jié)度使的州設觀察使司,以觀察使領本州政務。金代以節(jié)鎮(zhèn)節(jié)度使兼管本管內觀察使事,主管本州民政。元代廢。民國初年,改清朝之分巡、分守道為觀察使,以后改稱道尹。
(作者 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