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1日,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安全返回地球;10月26日,神舟十七號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20年間,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十七號,我國載人航天事業(yè)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這離不開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其中就包括福州閩侯人黃春平的努力。
黃春平在貴安航天航空研學基地落成慶典上致辭。
黃春平是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航天飛船的火箭總指揮,獲得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總裝備部載人航天突出貢獻獎及兩次航天獎等。
黃春平1938年出生,1964年從北京工業(yè)學院工程力學系彈頭總體專業(yè)畢業(yè)。他被分配到由錢學森負責組建的、當時我國唯一從事航天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開始投身于我國航天事業(yè)。
在載人航天工程事業(yè)中,黃春平負責領導研制中國首個高質量、高可靠、高安全的載人運載火箭。1992年,54歲的黃春平擔任長征二號F火箭的總指揮。
當時,該火箭身上有著5萬多個元器件,如果其中一個元器件失效,就可能導致整個火箭發(fā)射失敗。為此,黃春平跑遍了60多個元器件生產(chǎn)工廠,只要發(fā)現(xiàn)其中一個元器件失效,整批元器件都不要。為了保障航天員的安全,他在當時電子元器件失效率高且無現(xiàn)行標準等困難的條件下采取了55項新技術,其中包括“逃逸塔”等10項世界先進技術。
據(jù)了解,該火箭也是我國航天史上第一次有明確0.97可靠性和0.997安全性指標要求的運載火箭。其中,可靠性0.97表示發(fā)射100次可能允許出現(xiàn)3次故障;安全性0.997表示發(fā)射出現(xiàn)1000次故障所采取的救助措施只允許3次不成功。
“2003年是國際航天多事之秋,美國哥倫比亞航天飛機返回、巴西火箭測試時都造成了人員傷亡。當時,非典還導致北京許多工廠停工停產(chǎn)。我們頂住壓力,經(jīng)過復查后,堅決表示可按原計劃實施發(fā)射。從4月20日開始,全體參加人員不許回家,只能往返于賓館與總裝廠,進行封閉管理,最終按計劃實施了千年飛天夢發(fā)射。”黃春平回憶道,2003年10月15日,當楊利偉登艙后向指揮臺揮手那一刻,他眼淚嘩啦就下來了。
那一天,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由長征二號F火箭發(fā)射,楊利偉代表中國人飛天圓夢,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完成載人航天飛行的國家。
今年10月,是我國實現(xiàn)首次載人航天飛行20周年。10月26日,長征二號F火箭發(fā)射,又將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送入預定軌道,發(fā)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據(jù)央視報道,長征二號F火箭全長約58.3米,捆綁了4個助推器,起飛重量約500噸,是我國目前唯一一型可以執(zhí)行載人任務的火箭。20年來,長征二號F火箭12次送航天員,發(fā)送成功率100%,被譽為“金牌火箭”。
如今,85歲高齡的黃春平仍以“傳承航天精神”為己任,致力于青少年的航天航空科普工作,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精神和家國情懷。(記者 鄭瑞洋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