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丈夫突發(fā)腦瘤,急需開顱手術,她四處奔波籌錢支付巨額的醫(yī)療費用。術后,她悉心護理成為植物人的丈夫,喂飯、洗臉、翻身擦背、按摩推拿,三年后,終于用愛喚醒了沉睡的丈夫。丈夫醒后,她一邊擔負起養(yǎng)家的重任,就近打零工維持生計,一邊悉心照料癱瘓的丈夫,用無怨無悔的堅守和長期艱辛的付出,詮釋了“人間真愛”。她就是長樂玉田鎮(zhèn)長青村村民鄭巧珍。
用真情換來了丈夫蘇醒
對56歲的鄭巧珍來說,2005年是禍不單行的一年。那一年,丈夫突發(fā)腦瘤,病倒在床。為救治丈夫,家里的積蓄早已用光,無力再支付高昂的醫(yī)藥費,但鄭巧珍始終沒被現(xiàn)實的困境打垮,為醫(yī)治丈夫,她四處奔波,向親戚和朋友籌錢。
經過手術,丈夫從鬼門關被拉了回來,卻因此成了植物人,一直處于昏迷狀態(tài)。丈夫靜靜地躺在床上三年來,任憑親人和朋友怎么呼喚,均毫無知覺。
由于子女均在外地,照顧丈夫的重擔落在了鄭巧珍一人身上。自從丈夫病倒后,她每天在家?guī)缀醮绮讲浑x地守在身旁,對著丈夫耳邊說“悄悄話”,“還記得我們認識那會的情景嗎?”“那一次,孩子生病,看你急成什么樣子。”……她希望用一句又一句的“溫情蜜語”,能將沉睡中的丈夫喚醒。
為讓丈夫能早日康復,她一天三頓按時給丈夫喂飯,考慮到丈夫身體康復需要補充營養(yǎng),她一早都要到市場上買來新鮮魚肉,再和飯一起做成流食,而每次都是先給丈夫喂完飯后,自己再吃剩下的飯菜。
怕丈夫長時間不洗澡不舒服,每隔一兩天,鄭巧珍都要扶起比自己重很多的丈夫,幫丈夫洗澡擦背;怕丈夫躺久了難受,她還向醫(yī)生學按摩,早晚為丈夫按摩舒展筋骨。
鄭巧珍一直堅信丈夫有一天會清醒過來,或許就是這種信念,換來了奇跡。在她無微不至地照顧之下,三年后,丈夫蘇醒了。
邊打零工邊照顧丈夫起居
丈夫醒過來,雖然仍癱瘓在床,但看到丈夫病情有了起色,鄭巧珍比誰都開心。之后的日子,鄭巧珍對丈夫更是不離不棄,細心照料著丈夫的起居生活。
丈夫病倒后,家里經濟支柱沒了,鄭巧珍還要打零工維持生計。每天一早給丈夫喂完早飯,料理好后,再出門做事。中午,她都是盡快把事情做完,提早回家給丈夫做飯喂飯。晚上,是夫妻最浪漫的時光,吃完飯后,鄭巧鄭會把丈夫扶到輪椅上,推著丈夫出門,在村里轉悠幾圈,而這一幕在村民眼里早已定格為最美的風景。
每晚睡覺前,丈夫渾身酸疼,睡不著覺,鄭巧珍就給丈夫按摩,通常一按就是1個多小時,直到丈夫舒舒服服地睡著。
“巧珍是個好妻子,多年來,她把丈夫照顧得很好,讓我們十分感動。人家都說‘少來夫妻老來伴’,他們兩位老人就是最好的典范。”鄭巧珍對丈夫的愛,在村中已成為一段佳話。
鄰居說:“她把自己的大好年華都花在了照顧丈夫上,這么多年來,深怕丈夫無人照顧,幾乎沒有回過娘家,但她對此從未有怨言。”
“照顧自己的丈夫本來就是我應該做的,不值一提。”面對著村民夸贊,鄭巧珍卻這樣輕描淡寫。
正如歌曲《最浪漫的事》里的歌詞所寫,“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鄭巧珍與丈夫的愛情恰如歌詞,沒有激情澎湃,沒有海誓山盟,卻用點點滴滴的關愛,守候著彼此的一生。
(特約記者 余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