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亚洲精品在线|金瓶梅女主角|55av在线观看|麻豆影视文化传媒软件|欧美午夜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1国产精品麻豆视频|亚洲av色综合|91制片厂李琼下载|9277仙踪林果冻传媒|国产91色在线,免费,精品久久久香蕉免费精品视频,全网吃瓜在线,i社3d漫画酒店猎杀小萝莉2

電腦版
您的位置: 長樂新聞網 >> 吳航紀事 >> 正文

“長樂山翁”陳冷月:常有詩書振腹 誰言冷月無聲

http://www.duobangwang.com  2017-12-16 08:19:53   來源:福州新聞網  【字號

  【人物名片】

  陳冷月,男,漢族,1938年農歷七月初十出生于長樂芹山村,原名仁岳,號香江游子,晚號長樂山翁,樓名掖海,書房名臥云山齋。陳冷月是閩都八才女之一的劉蘅的得意門生,從謝章鋌到何振岱到劉蘅再到陳冷月,文脈傳承已歷四代、140多年。

  他是香港美協(xié)會、中華詩詞學會、香港詩詞學會、紐約四海詩社、香港福建書畫研究會、福建美術家協(xié)會 、福建省楹聯(lián)學會等會員。現(xiàn)為海峽動漫影視產品發(fā)展促進會高級顧問、香港詩詞學會理事、福建逸仙詩社原副社長、正覺書畫院名譽院長、武夷詩詞學會顧問。

  福州新聞網記者 王禮林

“長樂山翁”陳冷月:常有詩書振腹  誰言冷月無聲

  陳冷月

  秋末冬初,秋風蕭瑟,但位于福州鼓樓夢山腳下的大夢山工作室內,卻是暖意融融。陳冷月與詩友封崇長、周書榮、高成東相聚一堂,“把詩言歡”,潑墨揮毫。

  席間,四位須發(fā)漸白者回憶起四年前同赴山東采風舊事,言及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聲唱詩、上梁山“當好漢”、在齊魯大地策馬奔騰等場景,直言快哉。愛詩如命的陳冷月,旋即大筆一揮,為剛成立“閩都四皓”文藝小團體,作了一首題為《自嘲》的詩:

  “閩海閑吟一老翁,

  都緣筆會赴山東。

  四方游遍歸鄉(xiāng)里,

  皓首窮經耳半聾。”

  他誓要與另外三位詩友,用“老朽”之軀,寫詩作畫,謳歌盛世,干“不朽”之事。

  陳冷月究竟是誰?近日,筆者有幸走進其位于倉山住所的“臥云山齋”,與其有了首次深談。

  82歲的陳冷月,皮膚光澤,頭發(fā)遠比同齡人黑,那花白如關公的長胡子,給人一副仙風道骨印象。談及為何蓄須,他笑道,“要老有老相”,耄耋之年蓄須算是趕了趟時髦。

  陳老對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外向、耿直,不喜爭名奪利,對傳統(tǒng)文化熱愛的人。他的名字“冷月”,熱愛生命的他何甘“冷月無聲”?雖然只有中專學歷,他卻苦學成才,精通詩書畫,幾十年來,留下詩作1000多首、畫作700多幅,不少佳作令人嘆絕。

“長樂山翁”陳冷月:常有詩書振腹  誰言冷月無聲

  陳冷月和他的書房。

  56歲隱居武夷山,讀書求志寫詩

  “路從香島起登攀,三宿幔亭飽看山;

  曉趁鳥聲乘筏出,夜隨明月踏歌還。

  桃源洞小乾坤大,仙掌峰高心眼寬

  界外風光塵涴盡,此中不信是人寰。”

  這是陳冷月在武夷山隱居期間,所作的四首關于武夷美景的七言律詩之一,既寫盡了武夷的美景,也讓人看到了他的灑脫和隨性。

  他還喜作畫,專攻焦墨山水,原因是喜歡“在墨色的濃淡變化間感受造物主鬼斧神工、品人生沉浮”。

  寫詩、作畫成了他晚年生活每天必做的功課。這些年陸續(xù)出版的《陳冷月詩畫集》《陳冷月絕句三百首》等著作,就是最好見證。

  但他還是更喜歡寫詩多一點。談起為何寫詩,他坦言,喜歡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傳統(tǒng)詩詞所營造出的精神世界讓自己心馳神往。

  于是乎,在1994年,56歲的陳冷月干了一件令旁人詫異的事:把香港的公司交給兒子打理,花幾十萬在武夷山下買了棟別墅,與凡塵俗世“切割”,隱居武夷山。

  “就是想求志,想讀書,提升自己的詩書畫境界。”他說,自小就向往陶淵明筆下的“歸園田居”的生活,期待很久了。

  這樣一呆,便是十年。期間,他踏遍了武夷山的每個角落,與農夫交友,與山水和鳴,讓精神放空,讓思維流轉。在那里他收獲很多,不但學習了許多傳統(tǒng)文化精髓,也悟出了許多道理。這其中就包括他的“詩論”。

  對于如何寫詩,陳冷月不僅是感興趣、隨性,他也有自己深刻獨到的見解。他曾為初學者寫過一篇《詩體淺說》:

  “守法度曰詩、載始末曰引、體如行書曰行、放情曰歌,兼之曰歌行、悲如蛩曰吟、通乎俚俗曰謠、委屈盡情曰曲。詩分古體近體兩類,今體:律詩、絕句、排律。律詩八句四韻,然而六句三韻,十句五韻者亦間或有之……筆落驚風雨,篇成泣鬼神,無法之詩難為也!”

  作詩,他講究要講法度,要嚴格按照古人之法作詩。但是,他也提出“莫守死法”:“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得之則成,失之則否。”

“長樂山翁”陳冷月:常有詩書振腹  誰言冷月無聲

  陳冷月焦墨山水作品。

  父母相繼過世成孤兒,傳統(tǒng)美德在童心中“發(fā)芽”

  出世和入世,在陳冷月身上很好地實現(xiàn)了融合:他是個從五歲就喪失雙親的孤兒,也是一位在香港閱遍人間繁華的港商;他能舍棄繁華,歸隱武夷山。

  詩人也好,畫家也罷,只是陳冷月“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的身份,他面對俗世,最重要的身份是商人。

  時間的指針得撥到1938年,陳冷月出生在長樂一個叫芹山村的貧窮農民家,貧窮還不是最可怕的,因為有愛還能算富有。但5歲那年,陳冷月的世界,一下子都變了。當年,10個月內,他接連喪父、喪母、喪妹。他徹底成了孤兒。

  他由大姑媽代為照顧,并過早地擔負起家庭的重擔。“沒經歷過的人很難想象,每天撿豬糞、拔兔草,還要飽受各種欺辱。”回憶過去,陳老笑了笑,那時的他告訴自己,一定要爭氣。

  10歲那年,陳冷月來到福州,投靠二姑母。姑母疼愛他,送他進入私塾學習。回憶起那段時光,他仍滿心歡喜:“跟著老先生,我開始接觸《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等,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很合我的胃口。”

  此時,關于傳統(tǒng)美德的學習,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發(fā)芽”,陪伴他走出自己是孤兒的苦悶,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他感恩至今,還為此專門寫了篇名為《莫忘八德論》的文章。他寫道:“八德謂何?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也……當今之世,失德者何其多也!究其因,廢圣人之道也。為官失德必貪,為商失德必奸,為醫(yī)失德則黑,夫人人失其德則國危矣。”

  除了文學,他還喜歡傳統(tǒng)藝術。他回憶說,小時候一分錢可租三四本小人書,他就照著書臨摹。他還喜歡聽評書,常常說書人走到哪,他就跟到哪,由此收獲許多歷史知識。

  1959年,他進入一家建筑公司,任施工技術人員,一干就是十幾年。1978年,他定居香港打拼。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或許孤兒的這種苦難,讓他越發(fā)地自立自強。他利用自己的美術功底,精明的頭腦,從事設計花布的生意,成功轉型成港商。

“長樂山翁”陳冷月:常有詩書振腹  誰言冷月無聲

  陳冷月擅作焦墨山水。圖為他在自己的花園作畫。

  拜閩都八才女劉蘅為師,收徒續(xù)詩學香火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冷月無聲常自照,照余游藝依乎仁。”這首詩是他對自己名字“冷月”的解讀。

  但其實不為外人所知的是,關于他的名字,還有許多故事。

  陳冷月原名叫“陳仁岳”,1968年,他遇到自己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個人——恩師后,他有了“新名字”。恩師不但傾囊相授,教他如何吟詩作畫,更是給他改名為“冷月”,意“低調處世,為人如月般純潔”。

  這位恩師就是“閩都八才女”之一的劉蘅。回憶起這段師生情,他說“劉老就是我的母親”。

  他曾寫了多首詩紀念恩師:

  “平生著意戀縹湘,才女令名播遠方;一炬青山燒骨相;詩情畫意接天長。

  人間恩怨莫輕論,卓立藝林世所尊;高閣無人空易主,不知何處吊詩魂。”

  據(jù)陳老介紹,能拜劉蘅為師也是機緣巧合。1968年,自己的一位同班同學恰好就在當時任省文史館館員的劉蘅處學習詩畫。

“長樂山翁”陳冷月:常有詩書振腹  誰言冷月無聲

  陳冷月在作畫中。

  他回憶說,跟劉蘅學習的最大收獲是:學到了“讀書第一、作詩第二、畫畫第三”。有個細節(jié)讓他印象特別深刻。最初跟從劉蘅本想學畫,但恩師卻勸他說:“要先學字,再學畫。尤其要多讀書,深明事理后才能嚴格要求自己。”

  相伴恩師40載,在恩師影響下,他陸續(xù)讀了《論語》《辭海》《唐宋八大家文集》《古文觀止》等書。“對我思想的升華、古文的領悟,都有很大幫助。”他說。

  老師盡心盡力,陳冷月也投桃報李。在那特殊歷史時期,劉蘅被停薪十余年,而膝下無子,晚景凄涼。陳冷月從微薄工資中每月提取三元贍養(yǎng)。即使在1978年去香港定居后,陳冷月每月仍按時托親友給恩師送去100港幣作為生活費,直至恩師辭世。

  在一封給陳冷月的信中,劉蘅曾寫道:“老人長此受弟之厚養(yǎng),實在不安,既是慚愧,又是喜慰。眼見多少親生兒女冷若路人,吾何幸也,吾不孤也!”

  1998年,劉蘅以104歲高齡離世。陳冷月千里奔喪扶靈。他寫詩道:“靈龕寂寂向山阿,夜半伊誰唱挽歌;悲籟無聲輪自轉,心頭我獨誦彌陀。”

  “對我這種孤兒,好不容易來人間一趟,就要把人生活得透徹。”陳老笑道,對于自己豐富的人生經歷他如是說。退休后他除了出版詩書畫集,也收了些徒弟,以傳承衣缽。他拿出厚厚一疊待整理的詩稿說,不管活多久,還要寫詩,要出詩集,要贊美生活、歌頌生命。

“長樂山翁”陳冷月:常有詩書振腹  誰言冷月無聲

  陳冷月在介紹自己的畫作。

  【各方評說】

  劉蘅(同光詩派閩派殿軍人物何振岱學生,原福建省文史館館員),曾評價道:

  詫其天資聰穎、秉賦剛毅,造詣與日俱進。觀其諸作,豈僅勝于藍、而于出藍之外自成一格。所謂學我而不我似者也。蓋冷月知自奮勉,襟期淡逸,實有以致之也。夫詩書畫,過之瑰寶,士之鐘靈,而中華五千年文明之體現(xiàn)也。冷月能詩能畫亦能書。畫從詩書入手,后歷名山爐冶造化,識見既豐筆墨融會,遂造沉雄蒼潤,曲折幽深之境,畫必可游憩,可棲遲、可登高吟嘯,可臨流賦詩。

  楊東平(福建省畫院副院長、畫家),在一篇名為《詩人畫家隱者——解讀陳冷月的詩書畫》的文章中寫道:

  畫從四王入手,通臨宋元明清以及荊關董巨諸家。心慕手追,根柢深厚。多年來專研二黃畫理,得黃賓虹用墨、黃秋園用筆之神髓。皴擦渲染、精練老辣。又得張大千,劉海粟潑彩潑墨之法。彩墨相激,飛霞流動。沉雄秀茂、渾厚華滋。林木蓊郁,山勢磅礴。而無摹古泥古,陳陳相因,甜熟柔弱之病。

“長樂山翁”陳冷月:常有詩書振腹  誰言冷月無聲

  陳冷月在作畫,一旁弟子在學習。

  【代表作品】

  著有《掖海樓集》五卷、《陳冷月詩畫集》、《陳冷月絕句三百首》、《詩詞歌賦書畫集粹》、《題畫詩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