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個團體,免費為全市青少年提供法律咨詢、心理輔導、社工服務等公益服務,一路用心與青少年同行,用愛為青少年護航。這就是成立于2012年4月的福州地區(qū)首家縣(市)級青少年事務社工服務中心。1月15日,記者走進社工服務中心,親身感受社會工作給青少年帶來的新變化。
走進社工中心,辦公區(qū)秩序井然,文件琳瑯滿目,桌子上還擺著小盆栽,在寧靜中透露著溫馨。5名社工正在小聲地討論著工作,她們均為大學本科學歷,平均年齡26歲,充滿著對工作的熱愛和青春的朝氣,是一個以青年為主體奮發(fā)進取的團隊。
“只有悉心傾聽青少年的心聲,了解他們的苦惱,才能更好地為他們提供全程跟蹤服務。”社工服務中心負責人陳亮芳深有體會地對記者說。她從辦公桌上拿出一個文件夾,仔細翻閱著幾名服務對象的近期生活情況,并告訴記者,及時掌握第一手資料十分必要,為此,她每天都會提前做好“課前預習”,再根據相應服務對象的實際需求進行工作。
記者看到辦公桌旁一個櫥子里,全是檔案,驚訝地問道:“什么文件這么多呀!”陳亮芳調皮地說:“這是我們工作的必勝寶典,外人不能看哦。”原來社工中心建立重點青少年群體信息管理系統,加強對全市重點青少年群體的教育、服務和管理,推動個案工作深入開展。同時,社工中心還開展特殊、困難青少年摸底幫扶、洋留守兒童摸底調研,建立了649份洋留守兒童數據庫,并把所有數據進行分類歸檔,通過數據信息進行入戶訪談或電話訪問等,為經濟困難學生、進城務工困難青年、農村貧困青年、農村留守少年兒童等重點青少年群體提供幫扶。
“最近有什么不開心的事嗎?跟我們說說。”
“以后你有困難,就直接和我們說,我們會盡自己所能來幫助你……”
辦公室里電話熱線不斷,社工們輕聲細語,親切地與受助對象交談著。陳亮芳笑著解釋道,這是在對結案的對象進行跟進,她指著旁邊的一間辦公室說:“這里正在對一個青少年進行個案輔導。”記者悄悄地往里面探了探頭,看見一名少女正在跟社工交流。陳亮芳介紹,今年6月25日,團省委12355熱線接到一名問題青少年的求助,聲稱自己因家暴離家出走,需要幫助。社工服務中心當即電話聯系到該名問題青少年,向其了解基本情況,隨后,根據情況派兩名青少年社工驅車趕往鄉(xiāng)下開展幫扶。在幫扶中,社工積極引導、啟發(fā)和協調,及時溝通、化解求助者和家庭之間的矛盾,教育家長家庭教育不能采取過激行為。即使是成功結案后,社工還一直在跟進,經常聯系該求助者,了解其近期工作和生活情況,發(fā)現并化解問題苗頭,保護其身心健康。
據了解,像這種個案一般是有針對性地幫扶困境青少年,以專業(yè)的手法一對一地開展輔導,為他們拂去成長中的陰霾。根據工作實際,社工中心還把同一問題的個人組成小組開展服務,包括興趣小組,成長小組,支持小組,治療小組等類型。如,社工中心走進西關社區(qū)開展“我與運動交朋友”活動,帶領受助者參觀鄭和紀念館,了解長樂歷史文化等,讓他們在運動中知識、智力以及社交等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同時,針對農民工子女、留守兒童、智障兒童等特殊青少年群體,開展了一系列培養(yǎng)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拓展活動,促進其全面健康成長。例如“青春期逆反心理輔導——多些理解 多些關愛”、“走進特教學校——關愛智障兒童”、“心手相牽繪七彩——關愛農民工子女”、“牽手陽光 共同成長——關愛外來務工子女行動”、“關愛留守兒童 守望幸福未來”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提高他們的科技文化素養(yǎng)。
一路走來,社工中心都始終發(fā)揚“團結友愛,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服務精神,把責任擔當,與青春同行。2012年至今,社工中心走進我市30多所中小學、8個社區(qū)、10家企業(yè)、5個單位開展活動70多場,服務青少年5000多人,建立個案40多個,全方位關心青少年,讓他們健康平安地成長。
“希望我們的服務能像一縷陽光,溫暖每一名青少年的心,讓他們煩惱有人傾聽,困難有人幫助,在成長的路上始終有人相伴。”陳亮芳的話正是所有社工的心聲。
(吳航鄉(xiāng)情報記者 林爾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