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亚洲精品在线|金瓶梅女主角|55av在线观看|麻豆影视文化传媒软件|欧美午夜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1国产精品麻豆视频|亚洲av色综合|91制片厂李琼下载|9277仙踪林果冻传媒|国产91色在线,免费,精品久久久香蕉免费精品视频,全网吃瓜在线,i社3d漫画酒店猎杀小萝莉2

電腦版
您的位置: 長樂新聞網 >> 吳航紀事 >> 正文

長樂失傳的絕技——高樓米線復活了

高樓村陳氏后人陳國銳潛心研究

http://www.duobangwang.com  2016-12-14 10:57:02   來源:吳航鄉(xiāng)情  【字號

  明末清初時期,高樓村曾是長樂陳氏望族的聚居地之一,每到正月十二敬祖時,陳氏宗祠總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人們除了來賀喜,更重要的是來一睹稀罕物——高樓米線的真容。高樓米線是高樓陳氏獨創(chuàng)的工藝品,用一顆顆米粒“堆砌”而成,只在每年敬祖時展出,各家各戶都把精心制作的成品放到特制的木盤里,小心翼翼地擺到宗祠來,據(jù)記載,場面極為壯觀。

  流傳300多年的全國獨有技藝,卻在建國之后失傳了。直到近70年后,高樓村陳氏后人陳國銳,經過自己的研究、嘗試,終于讓高樓米線復活。

  不舍傳統(tǒng),立志將其復活

  “從小就聽老人講,我們高樓村在建國前有個家家都會的絕活,那就是高樓米線,大學正好上的是美術專業(yè),于是就想把這項技術復活,以慰先人。”29歲的陳國銳說,村中早已無人會搭建高樓米線,只有他叔公還記得,他在很小的時候見過,當時為了看高樓米線,多少人擠得連鞋都不見了。

  解放后,許多大型的敬祖活動開始被限制,高樓陳氏祠堂也被改作他用,“米線”失去展出載體;沒有正式組織,更沒有經費,雖然一些老人提過重做“米線”,但都沒有得到重視;許多當年的“米線”高手都已屆耄耋之年,顫抖的手再也“壘”不起細小的米粒。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陳國銳靠著自己不斷詢問老人、查閱史料,心中對高樓米線的做法漸漸有了譜。經過不斷地制作和嘗試,今年初高樓村陳氏敬祖時,陳國銳就拿出了自己的作品——玲瓏寶塔和白蓮花,結束了高樓村70年不見米線的歷史。

  在別人的驚嘆聲中,陳國銳自己卻并不滿意。他覺得,離制作出他心目中的米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選米種就花了將近一年時間

  隨后,在將近一年多的時間里,陳國銳不斷的嘗試各種米和膠,希望找出完美的原材料,“光是米就嘗試了近20種,歷史上用的是泮野村生長的稻谷,現(xiàn)在那一片不種了。糯米、早稻米、汕米、粳米、泰國珍珠米、印度長粒米……,最后我鎖定進口的泰國茉莉香米,因為這種米平均長度超過了7毫米,而且色澤好,均勻飽滿、通透性強。”陳國銳說。

  膠的試驗也有類似過程。白乳膠有顏色、AB膠會腐蝕、502干的太快……到最后,陳國銳發(fā)現(xiàn)老祖宗是最智慧的,因為他們用的是米糊。

  原材料搞掂了。陳國銳聽說,搭建“米牛”是最難的,于是,他決定這次從米牛做起。11月2日到12月2日,陳國銳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搭建成了一頭米牛。

  “哪怕是進口的泰國茉莉香米,也只有不到1/10是可以用的。”陳國銳說,一般他的父母妻子先幫忙篩選一次,然后他看長度、色澤再選一次,到最后制作時,才決定這粒米能不能用。

  每一粒米都要精雕細琢

  在搭建過程中,陳國銳要用游標卡尺把米一粒粒量過去,統(tǒng)一用7毫米長的米,然后在長20厘米、寬和高都是10厘米的牛模型上搭建起一個個三角形單元體,他說,這樣才能環(huán)環(huán)相連、沒有空隙,穩(wěn)固性也最好。“我要用鑷子把米一粒粒夾起來,把米糊挑一點在指甲蓋上,然后米尖點一點米糊,3秒之內就要粘接到另一粒米上,不然就粘不住了。”之后,陳國銳還要用縫衣針輕輕撥動米粒,一邊加固,一邊達到理想的形狀。“米糊只能碰米尖,不能碰到米身,不然米粒就會粘在模型上,就白做了。”

  每一粒米都要精雕細琢,陳國銳一個晚上只能完成30多粒。米粒在模型上成型了,陳國銳才拿下來,繼續(xù)做下一個部分。

  一次性完成米牛是不可能的,陳國銳選擇了從背部做起,其次是牛頭、牛角、牛腿。他說:“一個小小的牛頭,我就要分4個部分分別完成,然后粘在一起。一個牛腿也要分2次,整個牛做下來,差不多要做20個部分。”牛頭等部分是懸空的,在拼接的時候,陳國銳要扶上一個小時,才能放手。中間也失敗了多次,但他都沒有放棄。

  功夫不負有心人。整整一個月后,米牛終于做好了!它傲立在托盤上,精神抖擻,牛頭、牛角清晰可見,牛嘴微張,牛腿蓄勢待發(fā),充滿了肌肉感和動態(tài)美。

  如何長久保存?難倒了他

  米畢竟是食物,不能長期保存。“所以只能冬天做,一般能保存三個月就不錯了,時間久了就會變質、散掉。”陳國銳說,他想用玻璃罩和干燥劑來保存米線成品,不過詢問過專業(yè)人士后被告知,那也只能保存數(shù)年。如何長久地讓米線成品保存下去,成為了陳國銳現(xiàn)在面臨的一大問題。

  然而,陳國銳的煩惱還不止于此。高樓米線已經失傳近70年,高樓村也只有他一個人會做,而這項技術又是高樓村獨有的,意味著可能這個世界上目前只有他一個人會。“我很希望有其他人特別是高樓村的鄉(xiāng)親們能有跟我一起傳承下去的。”他說,“我自己一邊試驗一邊制作,同時還寫了‘教材’,只要有愿意學的,我都會免費提供。”

  陳國銳的母親告訴記者,她希望陳國銳不要太“沉迷”米線了。“每天上完班回來,吃完飯就一頭扎在工作室里,我真怕他以后又近視又駝背。”但是,當陳國銳要她先幫忙篩米時,她又每次都答應了。

  為了高樓米線,陳國銳群覽縣志、族譜。“我們年輕人要主動擔當起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責任。”他說,“目前高樓米線已經是長樂市級的非遺,但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它、參與進來,讓米線更有影響力。”

  來年春天,陳國銳會在敬祖時奉獻出更多的米線作品。他希望,米線能成為省級甚至國家級的非遺,別讓好不容易復活的絕技,再一次沉睡在時間的長河里。

  (記者 高 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