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在第十屆福州讀書月期間,經(jīng)組委會評定,我市的鄭師恩家庭、王允奔家庭獲評福州“書香人家”,陳愛華獲評福州“讀書明星”。
鄭師恩,長樂朝陽中學書記、校長
家庭讀書感言;
與夢想同行 讓陋室飄香
我的父親一直立足于農(nóng)村的三尺講壇,在他四十二年的教學生涯中,在人民教師這一神圣的崗亭上,他就是一顆讀書的火種,將讀書做人的道理傳授給我們,傳授給他的學生,讓我們從小就懂得如何去獲取知識,怎樣去處世待人。在父親教育和影響下,我們兄妹四人分別完成了學業(yè),其中兩人考取了師范院校,走上了教師崗位。
我是讀著書長大的。從小人書到大人書,凡能搜集到的,無所不讀。現(xiàn)在家中各種藏書已達3000余冊,我不僅藏書豐富,還是一位讀書的“癡迷”者。無論是黎明還是黃昏、冬夜還是酷暑,我都去尋找讀書的時機,就像古人所講的“馬上、枕上、廁上”。讀書讓我收獲篇篇佳作,相繼刊發(fā)于省市級各大報刊文學作品幾十篇,發(fā)表CN論文近二十篇。
在我影響下,我的女兒福建師大研究生畢業(yè),如今分配在長樂華僑中學,承繼父輩的事業(yè),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作出新的貢獻,在書香飄逸的家庭中進一步充實自己的快樂人生。
王允奔,長樂市公安局營前派出所所長
家庭讀書感言:
我們家微信群名為“書香人家”
作為警校的優(yōu)等生,爸爸匡扶正義,有一股大俠情懷,喜歡看《孫子兵法》,偵探小說,“古龍”“金庸”等著作。在搬新家的時候,光是《古龍全集》就裝了兩個麻袋,足可見他對武俠書的偏愛。
而從警前曾在銀行工作的媽媽看的書的種類卻完全不同,她熱衷于讀經(jīng)濟名人傳記和哲學方面的書。《洛克菲勒傳》《叔本華》《周國平選集》都是她日夜翻看的書。
而我卻鐘愛名著。小學畢業(yè)前已經(jīng)讀完了原版《東周列國志》,四大名著早在初中前都讀的滾瓜爛熟。不僅是中國名著,外國名著照看不誤。《昆蟲記》《巴黎圣母院》也反復閱讀。我們家與圖書館有一定的淵源。
從我媽剛懷我的時候,我們家就已經(jīng)辦好了圖書證(她說要開始胎教)。十幾年來,圖書館搬遷了幾次,而我們家卻沒有因為換了地點而放棄讀書,反而更加珍惜每一次讀書的機會,圖書館成了我們家最常光臨的地點。
陳愛華,長樂市進修校副校長
讀書感言:
因為悅讀 所以幸福
許多年過去了,但內(nèi)心深處依然清晰地記得小學五年級時,作為長女,我原本要輟學在家織布貼補家用的。可是織布時,我的眼睛時常盯著的卻是織機上打開的《三國演義》《聊齋志異》等那些父親收藏的連環(huán)畫。見我如此一心兩用,外公說:“你那么喜歡書,就讓你媽辛苦點,你還是回學校讀書吧!”似乎冥冥中已注定,我終究沒有成為“織女”,卻在書香的伴隨中成為小學語文教師,成為小學語文教研員,成為福建省特級教師。
讀書,讓我有了知識儲備,更好地踐行著一個布道者的職責。在教師崗位培訓中,我與教師們分享著我的讀書與思考,完成了《古詩詞的低吟淺唱》《探尋語文教學的文化意蘊》《走近經(jīng)典,走過人生》等專題講座,引起了情感的共鳴。
多年來,我致力于引導教師做自覺的閱讀者,與經(jīng)典同行。努力做閱讀的點燈人,倡導經(jīng)典閱讀,傳承中華文化。
(吳航鄉(xiāng)情報記者 陳瑞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