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7月,年輕的陳斌剛從軍校畢業(yè),懷揣著對邊防事業(yè)的一腔熱血和服務群眾的一腔真情,來到漳港邊防派出所。六年來,他不斷深化愛民實踐活動,樹立邊防警察的良好形象,贏得群眾的充分肯定,今年還被評為我市的鄉(xiāng)村道德好青年。
心系群眾 真情實意辦實事
走訪群眾是派出所民警的基礎工作之一,也是聯(lián)系群眾,傾聽群眾聲音的有效途徑。剛開始工作時,在走訪中吃閉門羹是常有的事,但陳斌并未因此而有所動搖,他堅持去每家每戶發(fā)放名片,在轄區(qū)粘貼警民聯(lián)系卡,還自制了“走訪八件套”:一本警官證、一盒警民聯(lián)系卡、一盒毒品尿檢試劑、一把小手電、一幅手銬、一個小藥盒、一支鋼筆、一本工作筆記。真正做到走到哪里,警務活動就開展到哪里;群眾的需求在哪里,警務工作就延伸到哪里。
7月19日,漳港上墩頂村和路頂村部分村民因不滿企業(yè)拆遷補償方案,揚言到工地鬧事,陳斌主動請纓,深入開展走訪排查,通過對村民入心入理的思想工作,平息村民過激情緒,最終在法律框架里實現(xiàn)了企業(yè)、群眾人和事了的結局。
陳斌將“家和萬事興”這個管理“小家”的道理運用到維護轄區(qū)和諧穩(wěn)定中,他深知,“小家”的和睦才能換來轄區(qū)整體的安穩(wěn)。一方面,利用日常走訪,以“拉呱”、“串門”、“扎堆兒湊熱鬧”等百姓習慣的方式進行走訪,實現(xiàn)與群眾的零距離溝通;另一方面,把網絡空間看成消除矛盾糾紛隱患的新平臺,通過警民QQ群、微信、微博、網上警務室等新興載體,把“腳板”與“鼠標”、“面對面”交流與“鍵對鍵”溝通有機結合,充分運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積極回應群眾的訴求,轉變過去一味生硬講法律法規(guī)的做法,將矛盾糾紛化解于無形。
秉公執(zhí)法 守衛(wèi)一方平安
從2013年至今,在全國公安統(tǒng)一組織的 “清網行動”、“治安清查”“破案會戰(zhàn)”、“交通整治”等專項活動中,陳斌共參與破獲40余起刑事案件、查結80余起治安案件,有效的打擊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
去年,漳港邊防所轄區(qū)內連續(xù)發(fā)生了幾起電瓶車及電瓶車電瓶盜竊案,弄得一些村民十分擔憂。案件發(fā)生后,陳斌對轄區(qū)各個被盜地點及周邊的廢品收購站、摩托車修理店等相關場所多次進行實地走訪,并向案發(fā)地點周邊群眾了解情況,獲取破案線索。經過將近兩個月的不懈努力,終于將該名盜竊電瓶車及電瓶車電瓶犯罪嫌疑人柯某某抓獲,成功破獲摩托車系列盜竊案10余起。
愛心助學 凝聚真情與責任
小琳(化名)是一名孤兒,由于自幼缺少父母的愛,性格極其內向、寡言少語、十分自閉。陳斌主動接過擔子,當起了小琳的“爸爸”,經常把接到所里陪她做功課、玩游戲。小琳生病時,“陳爸爸”比誰都著急,帶她去看醫(yī)生、喂飯喂藥,悉心照顧。陳斌用他猶如親生的父親一般的關愛呵護著小琳,暖化了幼小孩子的心,小琳漸漸的走出了陰霾,性格也變得開朗起來。
針對有的困難兒童由于家庭、社會和親情缺失等因素的影響,出現(xiàn)“心理亞健康”的情況,陳斌有模有樣的當起了 “愛心爸爸”。平日里,給他們過生日、補習功課;逢年過節(jié),帶他們去郊游、一起吃團圓飯,通過“以情補情”的方式,用無私的關愛融化一顆顆冰冷的心。
在長達6年的時間里,陳斌先后擔任過漳港百戶小學、漳港中心小學、漳港中學等學校的少先隊志愿輔導員,少先隊志愿輔導員工作已成為他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奮不顧身 危難關頭民為先
7月21日18時20分許,漳港邊防派出所接報警稱北澳海邊有群眾落水,隨后,陳斌帶領5名隊員第一時間趕到現(xiàn)場。此時正值漲潮,海浪洶涌,岸上已難以發(fā)現(xiàn)落水群眾。
經詢問現(xiàn)場群眾確定落水群眾方位后,隊員們攀爬到附近礁石上,發(fā)現(xiàn)兩名身帶救生圈的婦女在海浪中掙扎,情況萬分危急。陳斌和隊員們迅速整理救生圈、救援繩索等物品,組織旁邊群眾開展救援,在兩名婦女被海浪沖到靠近礁石時,經過幾次拋繩,最后兩名婦女抓住了救援繩被拉上礁石。與此同時,民警又聽見旁邊有人呼救,還有1個群眾被困小礁石上,礁石面臨淹沒危險,陳斌當機立斷,和熟識水性的群眾合力將被困群眾拉回岸上。
(記者 高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