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朋友陳女士向記者抱怨,說她兒子因為亂吃校門口的擺攤食品得了急性腸胃炎。
“校門口擺攤的非常多,孩子們放學后經常成群去買,結果就吃出病來了。”陳女士說。
針對陳女士反映的情況,近日,記者走訪了我市城區(qū)幾所中小學校園周邊,一探究竟。
部分學校周邊流動攤點走俏
在洞江小學、吳航小學、僑中、一中等校園附近,記者看到,一到放學時間,周邊就涌現(xiàn)出許多攤販,牛肉丸、壽司、煎餅、福鼎肉片、鐵板豆腐、燒烤、麻辣燙等各種食品應有盡有。車來人往,這些攤點的衛(wèi)生條件實在令人堪憂。然而學生們卻不管不顧,只見各個攤點前都擠滿了前來買零食的學生。而一些文具店里也兼賣烤腸、烤魚丸等食品。小賣鋪里還有許多“饞嘴猴”、“牛板筋”、“豆腐干”等各類包裝簡單、油膩但香氣逼人的零食。
記者發(fā)現(xiàn),那些由爸爸媽媽來接的學生,一般不購買零食,但是部分會羨慕地看著其他購買零食的同學;一些由爺爺奶奶來接的學生則會通過撒嬌耍賴等方式來換取購買零食的機會;那些沒有家長接的小學生和大部分的中學生則自由得多,想買就買,有的甚至“左右開弓”,吃得津津有味。
不少家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已再三叮囑孩子“不可以亂買東西吃”。但孩子的“貪吃”習慣仍給了商販們可乘之機,部分不衛(wèi)生的食品攤在學校周邊隨處可見。家長告訴記者,孩子手上都有零花錢,盡管三令五申地告訴他們不要亂吃東西,但“防得了一時,卻總有疏忽的時候”。
流動攤點屢禁不止
記者了解到,為了加強校園周邊食品安全隱患整治,市城建監(jiān)察大隊加強校園周邊日常巡查,對流動攤點、占道經營的攤販依法依規(guī)進行取締,對屢教不改的予以處罰。同時,不定期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為校園周邊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市紀委、教育局、衛(wèi)生監(jiān)督所等也不定期對校園周邊餐飲店開展檢查,對無證經營的督促辦證,對不符合衛(wèi)生條件的餐飲店責令整改,確保校園周邊食品安全。市工商局加強校園周邊小超市、商店主體資格檢查,確保有證有照,食品臺賬齊全,重點檢查預包裝食品,嚴查是否存在銷售過期、變質、“三無”等假冒偽劣食品行為。我市校園周邊包裝食品總體情況良好,在檢查中未發(fā)現(xiàn)“三無”產品。
然而,整治效果并不明顯。市城建監(jiān)察大隊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罰金少、經營成本低、處罰力度有限,被扣攤或處罰的商販過不了幾天又開始重新擺攤,流動攤點死灰復燃。“他們的一個攤車成本只要200-300元,今天被扣押了,過幾天他們又做好新的攤車出來擺攤,幾天就能把本錢賺回來。”該負責人表示,特別是一中、僑中、吳航中學、航城中學這些中學,學生都不用家長接,零用錢又多,零食市場大,這也造成了流動攤點的屢禁不止。
有關部門呼吁學生自覺抵制
“校園周邊流動攤點屢禁不止,很大程度上與學生喜好有關。因此,我們通過學校的班會課、國旗下講話等方式,向學生們宣傳流動攤點的危害性,提高學生抵制不衛(wèi)生食品的自覺性,從源頭上掐斷校園周邊流動攤點的市場,打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市教育局德育科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為了進一步鞏固整治效果,市城建監(jiān)察大隊的有關負責人表示,希望老師、家長能起到帶頭示范作用,不購買攤點食品,為學生樹立榜樣。同時,城建監(jiān)察大隊還向學生發(fā)放宣傳彩頁,宣傳流動攤點的危害性,希望學生能夠自覺抵制不衛(wèi)生的食品。他們也將進一步加大執(zhí)法力度,在日常巡查中加大檢查頻次,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檢查過程中對經營者進行督促指導,加強與攤販的溝通,將校園食品安全機制常態(tài)化。
市工商局有關負責人提醒道,學生購買包裝的零食時,要注意產品包裝是否有QS標志,是否有廠名、廠址及生產日期,若是沒有,則為“三無”產品,千萬不要購買;還要注意有無超過保質期,以防誤食過期食品導致身體不適。
(記者 黃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