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最美教師”唐玉斌、“最美交通人”曹金秋,到“最美志愿者”陳國榕、“最美企業(yè)家”吳華新,我們欣喜的看到“最美”的名單在不斷加長,媒體、網友和社會人士都在議論著“最美”,表達著對道德高尚者的推崇,對社會正能量的呼喚。
今年10月,由市委宣傳部、市委文明辦聯合主辦的“最美長樂人”評選,產生10類代表,分別是最美志愿者、最美教師、最美文化(體育)工作者、最美警察、最美環(huán)衛(wèi)工人、最美醫(yī)生(護士)、最美交通人、最美農民、最美企業(yè)員工、最美企業(yè)家各2名,共20名。
翻看“最美”系列人物的事跡和他們之前的生活狀態(tài),我們會發(fā)現,他們是如此的普通,如此的平凡,平凡到置身茫茫人海中,如同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但就是他們,掀起了“最美”的熱潮,成為大家敬佩的對象,行為的楷模。同樣,從報道中我們也看到,這些“最美”人物,無論是出于敬業(yè),還是出于愛心,都是出自本能。
所以,每一個“最美”在事后被人問起當初為何有那樣的勇氣做出那般舉動時,幾乎都是一樣的回答,“我沒想到那么多,當時就那么做了”。
他們把個人價值追求和奮斗目標,融入城市建設的歷史進程中,用平凡引起人們的共鳴和喝彩。這個過程,沒有壯烈的犧牲,沒有激昂的口號,卻是靜默無聲中的道德感化,更能觸動我們的內心。
在不同崗位同樣普通的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最美,我想應該即為恪盡職守、擔當責任。讓我們帶著敬仰之心,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想起他們平凡中的最美行為,并像他們一樣做一個負責任的人。
最后,希望你我用這種品質成就下一個系列的“最美”。
(記者 陳瑞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