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夜7點多的“蔚藍國際”小區(qū)里,暑氣正漸漸消退,在朦朦朧朧的路燈映照下,樹影婆娑,老人家拿著扇子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家長里短,一旁的小孩子像放飛的鳥兒一會兒跑東,一會兒跑西,盡情揮灑著他們的快樂童年。小區(qū)的中央有一塊空地,那里已經(jīng)聚集了二十多個短袖熱褲,腳穿運動鞋的女人們,她們做著準備運動,隨意扭動著身子。原來,她們在等“教練”。
每晚半小時的跳舞時間
教練來了,同樣火辣辣的打扮,頭發(fā)高高束起,明朗的笑容,是那樣的青春逼人。她隨身帶著一瓶水,一條毛巾,一個小小的擴音器,這就是每晚跳舞的“武器”。要是你初次見到她,你一定會驚訝并羨慕她的好身材,都三四十歲的人了,身材還保持得跟小姑娘似的,這就是長期堅持跳舞鍛煉的好處。跟她接觸稍微久一點兒,你又會被她的爽朗和善良所吸引,很多人都愿意跟她學習。其實,她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練,只是大家愿意學,她也喜歡教而已。
8點整,音樂準時響起,跳舞的女人們自覺地排好了隊伍,教練站在稍高一些的場地上,她帶領(lǐng)“學員們”隨音樂而動。一整套舞蹈跳下來,時間半小時左右,沒有真正停頓過,行云流水般,所有動作都是那樣水到渠成,中間穿插快慢動作,做到勞逸結(jié)合,卻又渾身被汗水濕透,達到鍛煉的效果。
結(jié)束后,大家還不肯散去,有新成員向她請教某些做不到位的動作,她總是不厭其煩的示范、講解。人家跟她道謝,她總是呵呵地笑,連聲說,不用不用。
把快樂傳遞給別人
她就是劉月琴,她是一名認真工作的老師,也是一位快樂起舞的教練。月琴告訴記者,她從小就對音樂類的東西感興趣,剛到大學讀書時,一個月之內(nèi),就把學長學姐們的舞蹈“精華”全都學會了,然后自己當教練,教會別的同學。由于她的性格開朗樂觀,大家都親切地稱呼她為“師傅”。大學畢業(yè)那一年,自編自導(dǎo)的集體現(xiàn)代舞,獲得全校第一名。同學都笑她,讀大學跑錯地方了,應(yīng)該去藝術(shù)類學校進修。
畢業(yè)之后,因同學的邀請,她教過很多人跳舞。也有很多人建議她去辦培訓班賺錢,可她拒絕了。她說:“我不喜歡跳舞跟錢牽上關(guān)系,我喜歡自由,喜歡教更多的人跳舞、鍛煉。很多單位想專門聘請我教他們的職工跳舞,也有健身館想請我去做教練,我都婉拒了。我覺得,這事一攤上錢,就變味兒了,自己首先就渾身不自在了。”
這個半小時的現(xiàn)代版健身舞,是劉月琴一點兒一點兒編出來的。她任教的學校有健身器材室,當同事們在室內(nèi)跑步鍛煉時,她則以跳舞鍛煉。漸漸地,大家都跟著她跳。于是,她便琢磨著編排舞蹈,以期達到最好的鍛煉效果。“跳舞要先聽音樂和節(jié)奏,當舞步跟音樂融為一體,就是你真正學會的時候。”
幾年來,有好幾個同事都是她忠實的追隨者,這些同事都學得很好,有的也被邀請走了當免費“教練”。不管是校內(nèi)、會堂廣場,還是蔚藍國際小區(qū),她總能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女人跟隨。
“你知道嗎?其實,跳舞的這些人,很多我都不認識。”她呵呵一笑:“不過,我樂在其中,因為,音樂和舞蹈愉悅了我的生活,然后,我把快樂傳遞給我身邊的人,這就是我做這些事的目的。”
(記者 陳燕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