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武砂鎮(zhèn)東海村黨員活動室內,一個個兒不高的年輕人在聲情并茂地演講,他就是東海村新任半年的大學生村官、村委會主任助理——林鋒。活動室內人頭攢動,50幾名村民和黨員代表濟濟一堂,個個神情專注,時而微笑,時而默嘆,一個個生動的事例贏得在座聽眾的陣陣掌聲。演講什么呢?原來是“道德講堂”,林鋒以“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的形式向群眾和黨員干部宣講個人品德建設。
據了解,林鋒利用他法學畢業(yè)的專業(yè)優(yōu)勢,除了宣講德育,還經常進行普法宣傳,在村部、老年人活動中心等場所開展“法律進農村”活動,重點宣傳選舉法、土地法等與村民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
在副村長陳國旺的眼中,林鋒就是化解矛盾的能手。東海村最棘手的問題是征地糾紛,由于部分民眾不理解,而老干部們由于文化水平有限,也不熟悉相關法律法規(guī),難以和群眾之間進行良好溝通,導致干群之間產生矛盾。林鋒到任后,經常深入不理解村民家中,從他們的利益出發(fā),細致地宣講政策,并幫助協調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終于達到預期的效果。
跟林鋒一起走進凱邦錦綸公司,很多年輕人跟他都很熟,熱情地招呼他。記者不解,原來林鋒充分利用非公企業(yè)青年人數多、人員相對集中固定等優(yōu)勢,幫助凱邦錦綸公司成立了8個直屬團組織,夯實團建;組織團員開展籃球、羽毛球等比賽,豐富青年人的文化生活,提升青年團員間的凝聚力;凱邦錦綸公司重視職工的業(yè)余生活,林鋒則積極輔助公司,建立員工文化俱樂部,構建優(yōu)秀的企業(yè)文化,把鄉(xiāng)鎮(zhèn)“實體化”大團委建設穩(wěn)穩(wěn)推進一大步。
百順紡織公司有一些家住東海村的職工,林鋒配合有關干部為職工的出入方便考慮,建議公司開了一道邊門。雖是小事,卻極大地方便了職工。正從邊門下班回家的陳女士說:“以前上下班要繞道很遠,現在回家只要幾分鐘就可以了。”
在林鋒辦公室,記者不經意地看見一本由福州市委宣傳部和福州新聞網頒發(fā)的“榮譽證書”:林鋒獲得“貫徹十八大,從我做起”學習心得征文大賽一等獎。對于這個榮譽,他很低調,他說:“立身百行,以學為基,我的一切都在學習階段,這只是我實踐加理論的一次嘗試,農村是一本好書,值得我去細細鉆研,好好領悟。”記者在他的征文中,看到了這樣一句話:“我不再是象牙塔里的書生,而是東海村的一名新成員,一名普通的村官,一塊堅實的村磚。”
臨別,記者祝愿林鋒如他所愿,“在農村這片廣闊的天空中燃燒青春,綻放夢想。”
(記者 柯多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