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日,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國家數據局發(fā)布了《數字中國發(fā)展報告(2023年)》。報告顯示,我國算力實現每秒230百億億次浮點運算,位居全球第二。
數字中國發(fā)展基礎更加扎實——
數據基礎制度建設步伐加快,印發(fā)《“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等10多項政策。
上下聯動、橫向協同的數據工作體系加快形成,新組建國家數據局,32個省級數據機構完成組建工作。
數字基礎設施不斷擴容,5G、光纖寬帶、移動物聯三大網絡覆蓋面更廣,應用場景更加豐富,算力總規(guī)模達到230EFLOPS(每秒230百億億次浮點運算),位居全球第二,存力總規(guī)模達到1.2ZB。
數字技術創(chuàng)新活力涌現,一方面關鍵核心技術不斷取得突破,高性能計算持續(xù)處于全球第一梯隊,智能芯片、通用大模型等創(chuàng)新成果加速涌現,人工智能核心企業(yè)數量超過了4500家;另一方面量子計算機、腦機接口等前沿技術研發(fā)進度不斷加快。
數據要素市場日趨活躍,全國數據生產總量達32.85ZB,同比增長22.44%,數據流量規(guī)模持續(xù)增大;2023年我國移動互聯網接入總流量達0.27ZB,同比增長15.2%;10多個省市上線公共數據運營平臺,20多個省市成立專門數據交易機構。
數字中國賦能效應更加凸顯——
數字經濟保持穩(wěn)健增長,數字經濟核心產業(yè)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0%。
數字政府在線服務指數繼續(xù)保持全球領先水平,92.5%省級行政許可事項實現網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
數字文化建設全面推進,網文出海吸引約2.3億人,“網絡中國節(jié)·春節(jié)”內容總傳播量達304.5億次,數字閱讀用戶達到5.7億人,同比增長7.55%。
數字社會更加普惠可及,網民規(guī)模達10.92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7.5%。
數字生態(tài)文明成色更足,著力構建“空、天、地”一體化智慧環(huán)境監(jiān)測系統,數字孿生水利建設實現新突破,全國已建成國家綠色數據中心196家,平均電能利用率(PUE)為1.27。
數字安全和治理體系更加完善——
數據安全制度體系基本形成;工業(yè)互聯網安全分類分級管理制度持續(xù)推廣,2000多家企業(yè)開始實施,出臺《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連續(xù)十年舉辦國家網絡安全周,提升全民網絡安全意識和技能;完善全國一體化反詐技防體系,核查處置涉詐高風險互聯網賬號2億個,攔截涉詐電話和短信約45億次,封堵關停涉詐域名511萬個。
數字領域國際合作更加深入——
成功舉辦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數字經濟高級別論壇,與14個國家共同發(fā)布《“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北京倡議》,發(fā)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2023年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達2.38萬億元,增長15.6%,“絲路電商”伙伴國增至30個。(記者 蔣雅琛 莫思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