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福州2月24日電 (記者 閆旭)“絲路海運”命名航線船舶“鴻城”輪近日靠泊在廈門港海天碼頭,卸下來自南非、新加坡等國家的約1800個空箱后,裝上本地貨物再出口到“海絲”沿線港口,助力產業(yè)鏈、供應鏈快速循環(huán)。
今年春節(jié)7天假期,廈門港“絲路海運”命名航線累計開行51艘次,完成集裝箱吞吐量6.25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10%。
廈門港是廈門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和“絲路海運”建設的重要依托,亦是福建及周邊省市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出海口。過去一年,廈門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140.53萬標箱,增長2.54%,領跑福建。
隨著福建沿海港口管理體制改革持續(xù)推進,形成了廈門港、福州港、湄洲灣港和泉州港4個港口的發(fā)展格局。基礎設施日益完善,規(guī)模化、集約化、現(xiàn)代化水平顯著提升,使福建省港口吞吐量屢創(chuàng)新高,有力地支撐了經(jīng)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和對外開放。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2009年至2019年,福建省港口貨物吞吐量從3億噸增長到5.95億噸,集裝箱從700萬標箱增長到1726萬標箱,沿海港口承擔了福建省95%的外貿進出口貨物運輸。截至2019年底,福建省沿海港口生產性泊位共481個,其中萬噸級及以上泊位18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