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新聞網7月11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朱榕)記者昨日獲悉,福州非機動車安全管理平臺5月1日啟用以來,27個重要路口非機動車違章環(huán)比下降70%。交警可以有針對性地在違章高頻時段、高頻路口進行管理,配合平臺“非現場”執(zhí)法模式,大大提高了交警與輔警的工作效率。
隨著交通信息化管理持續(xù)推進,不少地方已經出現了汽車“電子車牌”,這相當于汽車的“二代身份證”,能感應讀寫車輛和違章信息,助力交通安全管理。如今這項“神器”也在非機動車上得到應用,5月1日,福州首次上線非機動車管理平臺,借助“電子車牌”等智慧化管控設施,解決非機動車違章“量大面廣”的監(jiān)管痛點。
福州非機動車安全管理平臺由哈啰出行、福州高新區(qū)管委會、高新區(qū)交警大隊共同建設,其中,前端的數據感知環(huán)節(jié)由搭載在車身上的“電子車牌”和路面視頻AI與基站完成。安裝了“電子車牌”的非機動車在安裝識別設備的路段通行時,一旦發(fā)生違章行為,會被記錄在案并輸送到后臺,作為執(zhí)法和決策依據。“平臺可實現對非機動車違章的監(jiān)控,大大降低重要路口非機動車的違章率。”哈啰出行該項目負責人說。
據介紹,高新區(qū)內的共享單車、快遞外賣車、社會車輛將進行分階段的電子車牌上牌,目前已在27個重要路口完成路面視頻AI與基站鋪設。5月1日起,共享單車已先行上牌。截至6月1日,非機動車安全管理平臺針對逆行、闖紅燈兩項非機動車重點違章行為,共計抓取數據73921條,其中逆行違章行為共計占比67%,闖紅燈行為占比33%。針對未佩戴頭盔、違法載人等違章行為的視頻算法感知也即將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