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樂新聞網(wǎng)訊 嗩吶、鑼鼓等樂器一路伴奏,閩劇、雜技等輪番上演,一路鞭炮齊鳴、呼喝喧天……好一派熱鬧景象。12月5日,長樂龍門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重大民俗活動——平安清醮民俗文化節(jié)。
龍門平安清醮活動中,村民造彩送船,船上裝載柴米糖鹽及廚衛(wèi)用具,十余名青壯年不懼寒冷,高唱平安歌送彩舟下水。
相傳清醮節(jié)始自南宋理宗景定年間(公元1260年),第十九世祖高以謙始建洋門清醮塢,供奉清醮五靈公,祈佑合鄉(xiāng)平安,世代延襲,傳承至今已761年,每年逢農歷二月初二日龍?zhí)ь^選定活動舉行的吉日,每年冬至前,迎清醮三天。
2015年3月,長樂龍門平安清醮習俗被評為福州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留項目,2019年2月被評定為福建省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是長樂唯一擁有700多年歷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此次活動還吸引了央視欄目組前來拍攝。
長樂龍門平安清醮文化節(jié)是龍門村的一大盛事,深受廣大民眾歡迎和各地游客關注,旅居海外高氏僑民、遠居省內外宗親等每逢清醮節(jié),都會不辭辛勞擇時返鄉(xiāng),與親人一道歡慶祭祀盛典。
延伸閱讀
五靈公俗稱五帝。傳說,唐朝有閩省五舉子一同赴京趕考,夜宿福州白龍寺,見惡魔投毒于井中,為民眾免遭毒患,五人同喝井中毒水身亡,以警示鄉(xiāng)民。其舍身救民的大愛精神感天動地,上天授謚之為:顯靈公(張)、應靈公(鐘)、宣靈公(劉)、楊靈公(史)、振靈公(趙),奉為“五靈公”。先祖尊奉其為龍門地頭神,并在二道碼頭塢內建造廟宇,恭塑神像供人敬奉,族人及周邊民眾多往虔誠祭拜,祈佑平安。每逢朔望,祭拜者絡繹不絕。
(記者 陳佳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