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心超市” 以心搭建橋梁,讓愛溫暖流動,采用以民間捐助為道,以超市運作為模式,以志愿服務(wù)為牽引,以社會資源為突破的方式幫助了一個又一個有困難的家庭。
愛心向“愛心超市”匯聚
9月30日,位于三峰社區(qū)的“愛心超市”又進了一批新物資,大家在超市門口整理物資,好不熱鬧。原來,當天是區(qū)實驗小學自發(fā)組織的大型愛心眾籌活動,一大早,實驗小學的辦公大廳一樓就已經(jīng)堆滿了由每個班級帶來的米、油、面、洗衣粉、洗衣液、調(diào)味品等各種生活用品。
該校還組織了教師、家長、學生志愿者維持現(xiàn)場秩序,對大家捐獻的物資按班級進行登記、分撿歸類、裝車。
“看著捐助的物資一點點多起來,想著身邊困難的人群,心里也暖暖的。”志愿者們表示,這次愛心活動,溫暖了別人,也快樂了自己,希望能為困難家庭、孤寡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該校老師、家長代表以及2000多名學生參與了此次活動。
實驗小學工會主席王麗清認為,在學生中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在落細、落小和落實上下功夫。借助“愛心超市”這個平臺,不僅幫助了處在貧困線下的人,更重要的是,構(gòu)筑了由全校師生和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愛心工程,讓廣大師生切實增強對社會主義主流價值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使“愛心超市”成為校園正能量的“集散地”。
“愛心超市”幫扶困難群眾
據(jù)悉,吳航街道13個村(社區(qū))困難群眾約有200人,還有更多處于低保邊緣的困難戶。除政府救濟之外,他們還需要更多的社會救濟。同時,有許多有善心的企業(yè)和市民,他們的愛心也需要有合適的渠道去獻給困難者。“愛心超市”恰恰提供了這樣的一個平臺,它的受歡迎也就不難理解了。
在河下街市場對面有個潘姓鑰匙匠,下肢殘疾,靠輪椅行動,老伴也高度近視,家庭比較困難,在愛心人士的幫助下,度過了生活最困難的時期,實現(xiàn)了真正的脫貧。
“長樂人的善心出乎我們的想象,我們的‘愛心超市’從來就沒有斷檔的擔心。”三峰社區(qū)書記林健民說,“愛心超市”得到社區(qū)黨員、社區(qū)共建單位、志愿者、愛心人士等的廣泛幫助,近五年來每年收到的物資主要以生活用品為主,米上百袋,油有上百桶、棉被100床多床、風扇幾十部等。捐贈次數(shù)大大小小幾十次,價值大小不一。
“愛心超市”讓人們對奉獻愛心有了新的認識:對于幫扶者而言,不會有太大的負擔,家中不需要的物品拿到超市即可;對困難群眾而言,通過逛“超市”,取得他們真正需要的物品,有尊嚴地接受了捐助。
相關(guān)鏈接:長樂三峰社區(qū)“愛心超市”成立于2013年12月,是長樂最早的一個扶貧助困服務(wù)點,至今已有5個年頭了,目的是幫助三峰轄區(qū)內(nèi)的特困群眾、低保人員和因病致困人員。現(xiàn)在它突破了以往社區(qū)內(nèi)扶貧濟困的范圍,走向了更廣闊的空間,范圍已經(jīng)拓展到吳航街道所有的特困群眾,每個受助人員有200元免費積分,在超市內(nèi)換取所需。捐贈物資來源于機關(guān)單位、企業(yè)家、社會愛心人士等的捐助。
(記者 陳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