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樂新聞網(wǎng)訊 有道是“冬吃海蠣夏吃蛤”,眼下正是海蠣的“鮮美季”。近日,記者在北澳附近的海邊看到,裸露礁石上長滿了堅硬外殼的海蠣,八名漁婦正在礁石邊專注地?fù)竿谥吧O牎?/p>
開采野生海蠣是件辛苦的勞作,由于受潮水、天氣等自然因素影響,漁民們一天可采挖的時間僅有約4個小時,每次可挖到30、40斤帶外殼的海蠣,而去殼后的海蠣肉卻不到10斤。
這些野生海蠣一般附著在巖石上生長。退潮以后,原本隱藏在大海底下的那些灘涂、礁石等,全部展現(xiàn)出來。漁婦們戴著防風(fēng)帽 、提著小魚簍、帶上鐵鉤,三三兩兩地在這片礁石上挖了起來。她們在堅硬礁石上用鐵鉤一啄一勾,將野生海蠣連殼帶肉取下。這些挖回去的新鮮海蠣,漁婦們或自用做成海蠣煎等或貼補家用。
“這里的海蠣全部是長在礁石上,雖說放眼望去都是海蠣,但是開起海蠣來費時費工,還要熟悉海水漲潮和退潮規(guī)律。”一位正在挖海蠣當(dāng)?shù)氐陌⒁陶f,野生海蠣皮薄肉厚,味道鮮美,營養(yǎng)價值較高,在市面上能賣個好價錢。
這位阿姨向記者介紹,她在海邊長大,小時候家里窮,十幾歲便開始挖海蠣到菜市場去賣,這活一做就是幾十年。身體瘦小的她,由于常年俯身挖海蠣,背已微駝,一雙粗糙老皺的手布滿被海蠣刮到的傷痕。
“現(xiàn)在不少年輕人怕臟怕累怕辛苦,所以挖海蠣的多是中老年人,而且挖的人越來越少,但是我還要繼續(xù)挖海蠣,賺錢貼補家用,我習(xí)慣勞作,突然讓我閑下來還真不習(xí)慣。”阿姨說,挖好的新鮮野生海蠣賺了些錢,雖然辛苦,但買的人較多,便是阿姨最大的快樂。
民警提醒廣大市民,類似這樣“討小海”的漁民有不少,而由此引發(fā)的溺亡悲劇也時有發(fā)生。市民若要下海,一定要先了解當(dāng)天海水的潮汐情況,以及海域是否有暗流等危險區(qū)域,務(wù)必要注意安全,切勿麻痹大意,抱僥幸心理下海。
(吳航鄉(xiāng)情報記者 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