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文石村
除了天妃廟、登文道
和馬山炮臺等著名景觀
最近牛山古洞
也成為了游客必打卡的網(wǎng)紅景點
長樂區(qū)朝陽中學歷史教師鄭巧蓬
研究史料證實
這是1886年左右清代
從一品振威將軍敖天印
在修筑炮臺時挖掘的
記者看到,古洞內設有照明設備、投影儀器,還有燈光秀,頗具游覽性。近日,鄭巧蓬從哈佛大學圖書館找到《敖公紀述》電子版,書中記載了敖天印修建馬山炮臺及挖掘牛山隧道的歷史。
資料顯示
敖天印是湖北大冶人,清代從一品振威將軍。1884年中法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被緊急調派至福建前線,駐守戰(zhàn)略要地閩江口長門。在那里,他率領士兵晝夜巡邏,強化海防設施,包括建長城式防線、整修道路和挖掘隧道等。
《敖公紀述》等文獻資料記載
1884年,敖天印下令在文石炮臺增設堅固的防御設施——一座鋼質炮礅,并監(jiān)督在牛山背陰處修建堡壘和兵房,作為新組建的凱字中營駐扎地。
《敖公紀述》記載
1886年冬,敖天印承擔起督造和完善文石、龍山兩座炮臺的任務。憑借對地理環(huán)境的了解和卓越的軍事智慧,敖天印在文石村象山、牛山之間,巧妙利用天然石質地形,挖掘了“深逾一丈、長約三里”的壕溝及相連的隧道。
這些隱蔽的地穴內部結構精巧絕倫,陽光能透過縫隙射入,但外部之人無法窺探其內部情況。有的地穴足以容納百余人藏匿其中,一些小型據(jù)點適合數(shù)十人駐扎。
文石村村民告訴記者,除了牛山古洞,村里龍山、馬山等地也保留有類似隧道。目前,馬山古洞已經(jīng)清理干凈,里面進行燈光亮化,可以參觀游覽。龍山古洞約180米長,目前尚未開發(fā)開放,處于封閉狀態(tài)。
另外,鄭巧蓬還在北京大學圖書館找到敖天印修建的“龍山寺炮臺”輿圖,龍山寺炮臺和馬山炮臺標注清晰。游客去文石村旅游,可以了解相關歷史故事。
“龍山寺炮臺”輿圖
(特約記者 徐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