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過癮了嗎~
區(qū)博物館館藏
共計四千多件(套)
讓我們再到
區(qū)博物館二樓看看吧!
這些文物的故事
等你來聽
唐代青釉盤口壺
這件唐代的盤口瓷壺高32.5厘米、口徑14.8厘米、底徑13厘米。
出土于長樂潭頭二劉村唐墓中。
此壺瓷胎灰褐色,從瓷胎和施釉以及釉面呈蠟燭聚淚流淌狀,可以看出是典型的福州唐代淮安窯青瓷器的特征。福州的淮安窯除銷售周邊地區(qū)外,還遠銷海外諸國,在福建開啟了海上陶瓷之路的先聲。
北宋帶蓋多嘴陶壺
陶壺通高54.5厘米、口徑10厘米、底徑14.5厘米。
出土于長樂江田鎮(zhèn)三溪村湖蘆門山的北宋紀年墓中。
這類多嘴陶壺,是北宋時期墓葬中常見的隨葬陶器,屬于民俗用品。多數(shù)出土時無蓋(不排除原木蓋已朽),此壺有造型獨特,帶有尤如房頂?shù)膲厣w,所以比較少見。
北宋陶制買地券
陶地券高32.7厘米、寬25.4厘米。
出土于長樂江田鎮(zhèn)三溪樹湖蘆門山北宋墓葬中。
陶地券也可稱為買地磚,形制為長方形,上部兩端委角,底部中間有一榫頭,原來是插入一個底座的。陶地劵面刻有很長的銘文“大宋國福州長樂縣依福里,歿故林三十一娘,行年六十七歲,云:大中祥符三年五月十四日暫向角山採什花香供養(yǎng)三寶……”等等文字。
買地券是宋代流行的一種契約形式,即這塊墓地的所有權被墓主人已經(jīng)購買了。宋代買地劵有不同形制質地的,除了這種用陶刻好字燒成磚外;也有用石材刻字成石碑的;甚至還見到刻在隨葬的石硯臺上的;推測有的則是寫在木牌上的,只不過木牌年久會腐朽而喪失。當時的買地券都是擱置在墓室中,經(jīng)常與記錄墓主人生平的墓碑共置一處。
買地劵的學術研究價值很高,不僅可以填補一些方志、文獻記載的空白,特別是有墓主人下葬的確切年代,所以出土這樣有紀年買地劵的古墓,被學術界稱作“紀年墓”。買地券對我們了解宋代的社會文化和民俗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是研究古代社會經(jīng)濟史、文化史、民俗史的珍貴的實物資料。
明嘉靖螭紋三獸足銅爐
銅爐通高67.5厘米、口徑41厘米,重53.4公斤。質地為青銅,形狀為鼎形。
頸部兩側鑄有大小文字,一側大字是“南陽世澤”;另一側大字是“陳氏祠堂”;在大字兩側又都有小字的上下款如“大明嘉靖叁拾年歲次辛亥春”以及“奉政大夫江西南安府同知署”等等。
這些鑄字說明銅爐是專為陳氏家族的宗祠所鑄造,以及鑄造的年代、時間等。爐底部還鑄有小字“上杭房二十三世孫錠鑄”,說明了鑄造人為陳錠。
這尊大型青銅香爐是放置在陳氏宗祠中燒香祭祀祖先用的,原屬于長樂江田陳氏宗祠所有,1949年解放后為江田村集體所有,1960年歸縣文化館,博物館成立后進入館藏。
這尊大銅爐在用材、造型以及鑄造工藝方面堪稱佳作,體現(xiàn)了既承襲古器古制傳統(tǒng),又有明代的造大器的新工藝技術。
明代象牙笏板
這件傳世的象牙笏板,長53.5厘米、頂頭寬5厘米、下端寬8.5厘米、厚0.6厘米。原屬于長樂江田村公有,1960年收到縣文化館。成立博物館后移交博物館收藏。
象牙笏板是長條形,兩頭是上窄下寬,形體略彎曲。板面有不規(guī)則的細裂紋,表面呈牙黃色。內面的左下方有紅漆楷書“興賢坊弟子陳天倫叩謝”文字。
笏板是古代官員上朝時攜帶之物,把要向皇帝稟報的事情內容提要,寫在笏板內面,因此非一般人所能持有。
古代笏板有木笏和牙笏等不同質地者,象牙在古代也是珍貴之物,因此上朝的高官多用貴重的象牙制作笏板攜帶使用。
這件象牙笏板和銘文都顯示了,它可能與在福州建立的南明隆武政權有關。
明代銅印
印章邊長8.2厘米、印柄長8厘米。質地為青銅鑄制,印面為正方形,印背面有一個梯形長柄。
印面的印文為陽文的九疊篆書,內容文字為:“行在刑部江西司印”;印上邊款刻“隆武元年八月二十八日行在福建禮部造”。
這枚銅印是長樂農(nóng)民1985年在清溪時出水的,上交了縣文化部門。現(xiàn)收藏于長樂區(qū)博物館。其歷史研究價值非常高!從它身上反映出明清鼎革之際,發(fā)生在福建境內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故事。
1644年李自成“大順”農(nóng)民軍攻入北京,崇楨皇帝在煤山上吊自盡。明山海關守將吳三桂勾結清軍大敗李自成農(nóng)民軍,占領北京后清軍鐵騎狂飚南下,明朝南京的福王建立的南京政府幾個月后就覆滅了。
唐王朱聿鍵被黃道周、鄭芝龍等眾大臣、將領擁立為皇帝,駐扎福州,年號為“隆武”,朱聿鍵又被稱為“隆武帝”。自1645年初夏南明隆武朝建立(隆武元年),至次年(1646年、隆武二年)初秋隆武皇帝被入閩清軍所殺,執(zhí)政僅一年兩個月之久。但這段歷史反映出明朝遺民不屈的反清斗爭。
由于南明的隆武政權時間非常短暫,而這枚銅印又是隆武政權初建的隆武元年在福州鑄制的,所以歷史價值更彌足珍貴。
民國粉彩花鳥紋瓷瓶
瓶高39.5厘米、口徑11.2厘米、底徑12.8厘米、腹徑23厘米。造型為長頸鼓腹敞口瓶,底為圈足。
這件花瓶解放前屬于當?shù)厮饺怂校粮臅r先歸村莊集體后歸縣文化館,成立長樂博物館后撥歸為館藏文物。
花瓶上所繪的牡丹花卉,樹石、草葉和鸚鵡、飛蝶等,形象生動傳神,色彩十分艷麗精美,出自民國的瓷畫高手,仿清乾隆時期的粉彩瓷瓶,藝術價值較高。
除了以上這些
還有很多有價值的收藏哦
↓↓↓
元龍泉窯青釉印雙魚紋折沿瓷盤
明景德鎮(zhèn)窯青花纏枝花紋瓷碗
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有時光留下的痕跡,值得我們去思考、回味和珍藏。
期待您的前來!
“典珍異彩”館藏文物展
展覽時間:2020年5月18日—6月17日
展出地點:博物館一樓美術廳
主辦單位:長樂區(qū)博物館 長樂區(qū)鄭和史跡陳列館
溫馨提示:疫情防控期間,做好個人防護再來觀展哦!
(記者 龔小雪 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