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孝、廉作為其中重要組成部分,已經(jīng)沉淀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榕城大地文化厚重、人杰輩出,哺育出眾多孝廉人物。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位明代名臣——陳省,一起來聽聽他的故事吧。
陳省像
陳省(1529—1612),字孔震,號幼溪,長樂古槐(今長樂區(qū)江田鎮(zhèn))人。歷任大理寺丞、少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湖廣巡撫等。
陳省祖輩為避島匪、倭寇等的騷擾,遷居吳航東關(guān)。其父陳大濩,明正德辛年(1521)進士,授上虞知縣。陳大濩外出任職,一家人住在六平山下,過著簡樸的生活。
陳大濩特別注意用自己的模范行為影響陳省,所蒞任的地方都盡心盡責為平民百姓,對待土豪劣紳像對待仇人一樣。離任回家時行李非常簡單,回到家里差點連粥都喝不上。回鄉(xiāng)后,“未嘗一日廢學(xué)”,教自己子孫,教鄉(xiāng)里子弟,他經(jīng)常對他們說:“我是一個廉潔的小官吏,我沒有留下什么財產(chǎn),唯獨為你們留下我的學(xué)問,希望你們能夠憑借著它成就大器。”
陳省故居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陳省中舉人。翌年,他赴京會試聯(lián)捷中了進士,初授浙江金華府推官。明朝時推官為各府的佐貳官,掌理刑名、贊計典。
陳省高中進士后,被任命為金華府推官。陳大濩不放心,一度微服到金華私訪,親耳聽到金華人民對陳省的好評,才安心回家。
陳省為官清正,善決疑獄,多所平反。有一年鬧饑荒,東陽縣饑民搶掠富人的糧食,幾乎釀成動亂。陳省著重安撫饑民,使事態(tài)平息。又一年,義烏礦工不堪重剝,聚眾反抗,陳省奉命前往處理,他曉之以理、明之利害,終使事情得以解決。
嘉靖四十一年(1562)春,陳省三年任滿。明代的官員制度規(guī)定,但凡地方官,每三年由上級部門考核一次,對照吏部的標準打分,如果是劣等,就要被記過警告,而要獲評優(yōu)等,就能升官。陳省政績顯著考核優(yōu)等,理當征用升遷。但當時,嚴嵩當政,想升遷的人必須用金錢向嚴嵩行賄,有人暗示他照辦。他拒絕說:“我是廉吏,難道要靠行賄升官嗎?”當年五月,嚴嵩事敗,凡行賄得官的都被免職,陳省因清正廉潔被上司選拔任命為山西道監(jiān)察御史。
陳省公摩崖石刻
嘉靖四十二年(1563),韃靼兵屢次入塞侵擾,陳省親自巡城,嚴固防范。旋奉命巡按山海關(guān),上疏請罷管糧通判,以部郎督餉,責督撫大臣協(xié)力共濟。在山海關(guān)整頓邊防,頗見成效。他又上表舉報克扣軍糧的官吏,并按律例繩之以法。督撫使臣不能包庇袒護,邊防軍政大為整肅。
隆慶元年(1567),陳省上表舉發(fā)尚書霍冀與工匠徐某以建筑宮殿迎合先帝,浪費國庫財力,應(yīng)予以治罪。皇上下旨,罷了霍冀的官職,抄沒徐某財產(chǎn)充公。又一次,承天守備太監(jiān)張方多占民田為皇莊,陳省上表舉發(fā)張的所為,就把皇莊田歸公所有,追回被貪污的十三萬兩銀子。
陳省剛正不阿,不畏權(quán)勢,皇親國戚犯法照樣彈劾。起初,遼王憲節(jié)以尊奉道教,為世宗所寵信,賜號“清微忠教真人”,賜給金印。但其暗行不軌,隆慶元年,陳省舉發(fā)憲節(jié)諸多不法之事,皇帝下旨奪回真人的金印。荊世子常冷,在自己勢力范圍內(nèi)干了很多不法的壞事,楚人非常痛恨他。陳省查明情況后就公開宣布常冷的罪狀,皇帝將常冷與憲節(jié)一起幽禁高墻治罪。
六平盛景
隆慶二年(1568),陳省巡按廣西期間,舉發(fā)大太監(jiān)王本違法行為。后因疾病告假回鄉(xiāng)。隆慶四年(1570)冬,陳省接詔起任南京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兼督京城學(xué)政,并提督操江。當時,有一股盜賊假冒官兵船只的樓櫓、旗幟往來江上禍害百姓,一時間不能辨別。陳省令官兵更用顏色旗幟六種,按時辰更換,自己相互識別。然后,就大集舟師捕拿盜賊,無一逃脫。涇縣惡霸巨俠董代,利用符簽、妖術(shù)迷惑群眾,氣勢很囂張,陳省一人馳單騎縛他歸案,其余黨羽皆作鳥獸散。
萬歷十一年(1583),因被視為張居正黨羽而辭官隱居武夷的陳省,再次回到父親身邊。之前,陳省繼母高淑人喪,他也回鄉(xiāng)守孝,陪伴父親度過悲傷的日子。陳省在家居喪期間,遵父親生前遺言,捐資修葺學(xué)宮,建祠堂,立義田,修譜牒,做了不少公益的事。
點評
陳省父親特別注意言傳身教影響子侄,剛直不阿、清白做人的教誨一直陪伴著陳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家風是一種德行傳承,家風連著政風,依“法”治家,方能塑造剛正之風;以“廉”守家,方能塑造清正之風;以“儉”持家,方能塑造質(zhì)樸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