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花鎮(zhèn)枕山面海,風(fēng)光綺麗,人文薈萃。有吳航十二景之一的“梅城弄笛”,有為抗倭而建造的“梅花古城”,有見證中日文化交流的“琉球蔡夫人廟”,還有倡導(dǎo)和睦鄉(xiāng)風(fēng)的“梅花鄉(xiāng)約所”……當(dāng)然,作為長樂著名的漁鎮(zhèn),其海鮮產(chǎn)品更是聞名遐邇。
今天,美食拍攝組慕名前往梅花,探尋梅花美食文化,特向大家推介一種極具漁鎮(zhèn)本土特色的美食——梅花真燕。
林開敏是位年輕的廚師,從他的母親那里學(xué)來制作真燕的方法,頗有祖?zhèn)鞯奈兜馈?jù)他介紹,真燕應(yīng)該算是魚丸的“近親”,但有人更喜歡吃真燕,因?yàn)檎嫜嘣隰~丸漿里面加了很多配料,有碎肉、芹菜、蔥末、馬蹄(荸薺)等,表皮還黏上一層“燕絲”。
“燕絲”即是把包肉燕的皮(又稱燕胚)用刀切成絲,觀其型而起名“燕絲”。這估計(jì)也是該美食稱作“真燕”的來源吧。我們真心請教小林師傅起名的緣由,小林師傅回答,真燕在梅花流傳已久,大家都這么稱呼,為什么是“真”而不是“蒸”,為什么是“真燕”而不是“真丸”(畢竟更像魚丸嘛)?已經(jīng)沒人知道了。我們想,語言本來就是約定俗成的,當(dāng)?shù)厝朔Q“真燕”就當(dāng)為這個新品種正名吧,卻讓我們多了一種口福。
切完一盤“燕絲”,小林師傅開始極具觀賞價值的彈“真燕丸”表演。只見他左手抓一把真燕料漿,攥成拳狀,微微一捏,料漿呈丸狀從虎口處溢出,接著右手食指一勾、一彈,真燕丸子準(zhǔn)確飛到“燕絲”堆里,一個翻滾,便粘滿了“燕絲”,一個真燕跳入我們的視界了。
把手工制作好的真燕松散地擺在蒸籠里,用高火蒸15分鐘左右,真燕便熟了,新鮮出爐的真燕渾身“毛茸茸”的,里芯紅綠相間,煞是好看,紅的是肉末,綠的是蔥花、芹菜。
真燕的味道如何呢?我們來說道說道,它的料漿是馬鮫魚和青鰻魚制成,十足的海鮮味,但不乏蔥花芹菜的芬香,還有馬蹄的清脆爽口味。
煮上一碗真燕吧,撒上麻油、蔥花,再舀上一顆真燕,輕啟你的皓齒,感受彈性十足的“真燕”品質(zhì),定讓你鮮汁滿口、清香滿口。
常吃梅花魚鮮宴,不辭長做梅花人。
(作者林蘇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