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梅城鎮(zhèn)的游客,都喜歡看看大海青山,聆聽熱情的鄉(xiāng)民講述歷史古跡,對著碑文石刻細細琢磨,探究厚重的文化……但是,有一個地方不能遺忘,那就是去游覽梅城村剛建成的一個生態(tài)娛樂休閑公園——塔礁公園。春節(jié)前,記者乘車前往先睹為快,領(lǐng)略這個富有文化氣息的別樣風景。
記者在村干部老李的引領(lǐng)下,踏進塔礁公園,眼前呈現(xiàn)的是一條景觀走廊。走廊沿著公園東西向,以鵝卵石為底木棧道為路形成獨特的景觀,沿走廊兩邊種植桂花、三角梅等植物,并配以十幾張休閑坐椅等,讓村民在茶余飯后可游可賞,情趣盎然。在公園東面設置一處小巧精致的楹聯(lián)亭,平時作為游客小憩之所,必要時,文化團體還可作為書畫、楹聯(lián)展出以及文化交流活動的場所。公園東南有一五角梅亭,與其前方草地庭院遙相呼應,即可入亭小憩也為整個圓景點綴生彩。草地庭院里還零星布置幾個小梅花型地飾物,兩條蜿蜒的園林小徑分別襯托出船錨、船舵等海洋文化雕塑。
公園重點景觀為梅花型的鰲峰潭水池,在水池中,數(shù)枝寒梅微露,其枝虬曲蒼勁嶙峋、風韻灑落有一種飽經(jīng)滄桑,威武不屈的陽剛之美,枝條清癯、明晰、色彩和諧,或曲如游龍,或披靡而下,多變而有規(guī)律,呈現(xiàn)出一種很強的力度和線的韻律感。在鰲峰潭中,一塊巨大礁石上競有石頭壘成的石塔傲然屹立,這塊礁石就是鰲峰巖,本為海中一礁石。石上建有鎮(zhèn)邪實心小石塔,俗稱為“塔碴”。塔下巖石上勒有“鰲峰”兩字。鰲峰巖邊有石如鼓,潮水澎湃有鏜鏜之聲。在池中上部增設“梅城弄笛”雕塑,與鰲峰潭石鼓遺跡呼應,共同形成一組“梅城弄笛、漁歌唱晚”景觀。
村干部老李說了關(guān)于“梅城弄笛”的由來,他說,吳航十二景之一“梅城弄笛”傳說,就出自這里。據(jù)《長樂縣志》載:明洪武十年(1377)建城以防海,登城觀海,島嶼錯落,萬頃鴻冥,渺然無際,每值皓月晶瑩,水天一色,數(shù)聲風笛,如聽龍吟。真實地闡釋了“梅城弄笛”的緣由。30多年前,梅花鎮(zhèn)發(fā)動村民填海造地,在外沿修一條大堤,擋住海浪,然后填出了百余畝土地,大部分建起了村民的住宅區(qū),現(xiàn)在梅城村將剩下的地建起了塔礁公園。
最后,記者來到一塊約100多平方的休閑廣場,地面鋪設地磚,并設置三個梅花形花壇,無疑,這里將成為跳舞、健身、散步、人氣最旺的廣場。站在廣場中間,環(huán)顧四周,通過景觀微地形的處理和植栽、草皮的精心搭配,使整個公園更具品位和人文價值。昔時的竹竿之隙呼呼作響聲雖已逝去,但漁港的喧鬧聲,公園里的歡笑聲,更是撥動四方游客的心弦,使吳航“梅城弄笛”更加激越、悠揚!
(記者 王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