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亚洲精品在线|金瓶梅女主角|55av在线观看|麻豆影视文化传媒软件|欧美午夜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1国产精品麻豆视频|亚洲av色综合|91制片厂李琼下载|9277仙踪林果冻传媒|国产91色在线,免费,精品久久久香蕉免费精品视频,全网吃瓜在线,i社3d漫画酒店猎杀小萝莉2

電腦版

如有洞天 詩刻摩崖

——長樂六平山印象

http://www.duobangwang.com  2018-12-25 15:12:38   來源:長樂新聞網(wǎng)  【字號

  長樂六平山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qū)吳航街道,自宋、明、清以來,亭、臺、寺、廟、書院遞建,文人墨客相率登臨,留下不少名人摩崖題刻。

  2018年10月21日上午,長樂六平山。作協(xié)的一次文學(xué)采風(fēng)活動,對我而言,形同一場千年文化的旅程。長樂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吳航十二景,早已名聞遐邇。頻臨吳航十二景之一的“龍?zhí)稌云佟钡牧缴剑灿惺里L(fēng)景,確實(shí)讓我驚訝不已。這是我吳航故鄉(xiāng)的山脈,也曾無數(shù)次的登臨,且歌且行。這次跟隨著這位的長樂民俗文化專家鄭義滋的腳蹤,從古橋榕蔭的太平橋?yàn)槠瘘c(diǎn),沿著潺潺流水,汾溪之畔,看方池印月,聽虎澗飛泉,初有鐘聲,步懷仁橋燕月沉溪,向山而去,到松關(guān)浮翠的如有洞天。86歲高齡的前輩,鶴發(fā)童顏,步履穩(wěn)健,對于六平山汾溪十二景,如數(shù)家珍,侃侃而談,著實(shí)讓我重開眼界,欣賞不已。

  六平山系長樂主山,蜿蜒神秀,六折而上,主要景觀有峽谷、亭臺、寺廟、小有洞天、東溪精舍等風(fēng)景。沿著“初有庵”旁的小徑前行,豁然開朗,這里是東溪與西澗匯合處,形成汾陽溪。這一帶東溪藏有“龍湫觀瀑”“千澗飛藍(lán)”“黃庭谷隱”等諸景。“無底之谷”澄碧一泓,圍青漾翠。由于澗壁上窄下寬,遇上雨天,溪流橫遭巖石阻攔,水花四濺激起蒙蒙霧氣,甚為壯觀。沿階而上,半山腰豎立“乾坤一草亭”。亭始建于宋寶祐年間,幾百年的風(fēng)雨侵襲,只剩刻在巖壁上的亭名。為恢復(fù)古跡,東關(guān)村重建“乾坤一草亭”。亭上方是“如有洞天”景點(diǎn),其間有作鱗洞、朝陽洞諸勝。這塊石頭有灶口、灶窩,真是鬼斧神工,是名聞遐邇的“丹灶”。傳說杏林始祖董奉在這里煉丹拯救世人。南宋工部尚書陳合,德祐間移居邑東隅,開拓六平山小有洞天,建“天地四方宇”,優(yōu)游其中,題刻“第一小有洞天”,至今猶存。宋太傅陳俞建“乾坤一草亭”。明進(jìn)士曹賢建“六平書室’(后改為“東溪精舍”),明萬歷間,兵部侍郎陳省及子陳所立又于此建造亭、閣、庵、堂,種植梅竹等,刻石巧布其間,建成園林。當(dāng)年這些建筑早已傾圮,惟存石刻50多處,各呈韻致。

  萬松林,是六平山石刻的集中地。這里有陳省的"如有洞天"。陳所立為陳省子,萬歷丙子(1576)舉人,歷淮安同知,擢永平府,終貴州兵備副使。承乃父志,續(xù)營六平山,遂成景觀。摩崖多出其手,至今留存數(shù)十處。“如有洞天”是明兵部侍郎陳省父子的園林。陳省和他兒子陳所立在這里種松樹萬株、梅百株、竹千竿。陳所立在這里摩崖題刻有十多處,其中在天啟元年(1621年),題刻朝陽洞下面石壁上的《初有洞天》《如有洞天》《小有洞天》按照六平山依次而上的三首詩,最引人注目。

  初有洞天

  漫溯溪流步遠(yuǎn)峰,上方遙送翠微鐘。

  松枝偃蹇皆成鳳,樹甲參差半是龍。

  小剎威欄緣蹬度,誰家急碓傍云舂。

  僧來初地心無著,一缽伊蒲萬念慵。

  細(xì)品此詩,時光逆轉(zhuǎn)數(shù)百年,仿佛看見詩人陳所立,漫溯溪流步遠(yuǎn)峰,吟詠于斯。青翠掩映的山林傳來隱隱鐘聲,松枝成鳳,樹甲參差。望小剎威欄,聽農(nóng)家傍云碓舂米。心生禪意,就連初來此地的云游僧人,也會心無掛念,一缽一蒲萬念閑散。

  如有洞天

  鹿屏強(qiáng)半是仙都,草閣峰腰入畫圖。

  坐見煙嵐懸樹杪,平看野水接蘼蕪。

  山泉迸戶生池草,石洞當(dāng)門老碧梧。

  種得松陰三十頃,此扃晝掩著潛夫。

  詩寫鹿屏勝境猶如仙都,草閣峰腰也入畫圖。坐見煙嵐懸樹杪,煙霧迷離,平看野水接蘼蕪,碧草叢生。山泉迸戶,石洞當(dāng)門。種得松陰三十頃,故有萬松嶺之稱,此扃晝掩著潛夫,引用東漢末年王符著《潛夫論》典故,詩人即使歸隱山林,仍然心系天下蒼生的情懷。

  小有洞天

  峰頂煙霞傍帝居,懸崖古洞木扶疏。

  松杉樹老齊霄漢,鐘馨聲微入太虛。

  日月雙輪更戶闥,乾坤一線托蘧廬。

  浮生到此三浮地,咫尺身輕一筍輿。

  詩中可見小有洞天絕色美景,峰頂煙霞,懸崖古洞。草木扶疏,松杉齊霄。鐘馨聲聲音,如入太虛境界。日月雙輪,更迭戶闥,乾坤一線,托起蘧廬。浮生到此,猶如身在三浮地,塵埃落地,心不染塵,咫尺身輕,竹風(fēng)搖曳。詩人以為三有詩歌寫六平全景,可謂匠心獨(dú)具,

  并于天啟元年(1621年),題刻朝陽洞下面石壁上,以誌情懷。

  一次汾溪十二景的文學(xué)采風(fēng),也是一場千年文化苦旅。名稱猶在,風(fēng)景依稀。許多當(dāng)年的詩意盎然的風(fēng)光,事過情遷,時代更迭,已經(jīng)不復(fù)當(dāng)時的模樣。只有從先賢的古籍與摩崖石刻的文字,追憶當(dāng)時的文人墨客的風(fēng)雅。唯有如有洞天的詩刻摩崖,留永恒的印記,與大地山河并存,輝映日月,不逐歲月流沙。

  (作者 林敏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