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井的傳說
梅花古鎮(zhèn)依山面海,風光旖旎,人文薈萃。梅花是歷史上著名的古鎮(zhèn)名港,歷代軍事要塞,唐時因種植梅花而得名。漫步古鎮(zhèn),發(fā)現(xiàn)大大小小形態(tài)各異的古井星羅棋布,奪人眼球。有新城里的四角井、六角井,梅城山邊里的牛欄井,舊水文站前的天星井,古城東門外的東門井,梅城王吉朵老屋后的王厝井,梅江林氏祠堂前的祠堂井,梅南吳厝里后的水泥井,將軍山公園上的南門庵井,梅新兆余棟舊厝后的無名井,梅城原電廠路旁的城下井,梅城陳厝里祖厝內的陳厝井……一個古鎮(zhèn)遍布如此眾多的水井,更能見證古時抗倭軍民屯扎古鎮(zhèn)需大量飲用淡水及驅倭保疆造福百姓的豐功偉績。
這些古井如今除一兩口廢棄外,其余仍在源源不斷地供應鎮(zhèn)上的人們飲用。古鎮(zhèn)東門外的東門井,呈四方形,光滑的石井欄夾縫里生長著嬌俏的綠植,泉水清澈晶瑩,入口甘甜,隱約可聞到梅花暗香。傳說此井又名梅花井,其泉水終年不涸,內飲可以清肝明目,外洗可祛腐止痛,女性喝了皮膚細膩,更是泡茶研墨的好泉。井深雖不足三尺,但萬人可汲而飲。話說有一年大旱,梅城的水井水塘都枯干了,人們要水飲用,作物要水灌溉,怎么辦呢?人們的心急得火燒火燎的輾轉不寐。有個叫“梅花女”的姑娘,眼見山田里禾苗株株耷拉著枯黃而死,鄉(xiāng)里人排著隊到鄰村挑水,有的人因為又饑又渴加上烈日的暴曬,在挑水的路上倒下去再也沒能站起來!她心急如焚,咬著黑瀑般的長發(fā)心想,難道村中就找不到一點水源了?于是她連夜帶了鋤頭到荒地上掘呀掘,一連挖了三天三夜,望穿秋水,就是不見一絲絲水。正絕望時,忽然一陣香風襲來,從天上飄下一位仙姑,身披雪白霓衫,手中持一枝帶露的梅花和一只凈瓶,笑盈盈地對她說:“阿囡,別挖啦,這里是旱穴。”梅花姑娘抬頭一看,怔住了,眼前這位仙姑好眼熟啊!一時忘了在哪見過,仿佛在夢中?她定了定神忙問道:“那我怎么辦呢?已挖了三天三夜啦。”仙姑被她的誠心所打動,把她帶到了東城門外的石板平地上,用手一指,笑著點點頭就“呼”地悠悠飛向天空了。“謝謝仙姑,謝謝!”梅花女心里默念著謝謝,就開始在石頭上挖呀挖,當她挖到井深三尺時,一股清泉便從井底汩汩涌出,頃刻間就漲滿了井口。井沿隱約可見梅花朵朵,并透出陣陣的幽香。她歡天喜地地奔走相告,村中的依伯依姆依哥依嫂喜出望外,他們紛紛來挑水、端水并互相熱情地打招呼:“有水啦!水來啦!”有的抱著吊桶就咕嚕咕嚕喝了好幾口甘泉抹了一把嘴唇叫到:“真甜吶!”從此以后,梅花村的水井如同雨后的春筍不斷涌飲現(xiàn),井水豐沛不僅供應日常飲用,還可以藥用和美容,尤其是姑娘們個個皮膚白嫩,出落得如花似玉,像一朵朵飽綻的紅梅,艷麗地開放在梅城的家家戶戶。
梅花美女與基因遺傳
傳說歸傳說,但筆者想講的是遺傳基因。何謂基因?基因就是遺傳因子,是具有遺傳訊息的DNA片段。基因支持著生命的基本構造和性能,儲存著生命的種族、血型、孕育、生長、凋亡等過程的全部信息。長樂方言曰:“生子不像爸,一家掰五家(意思是引起家庭糾紛)”,還有一句順口溜叫:“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子會打洞”,都說明了基因遺傳的特性和重要性。
由于梅花特殊的地理位置,明清時期的軍事要鎮(zhèn),又是魚米之鄉(xiāng),四面八方的漁民一幫一幫的匯聚在這梅花盛開的古鎮(zhèn),姓氏繁雜,人丁興旺;又因為抗倭保疆時的各地官兵屯集在此,他們一代代戍守古城,保家衛(wèi)國,因此梅花古鎮(zhèn)姓氏之眾方圓數(shù)百里之罕見。這復雜的姓氏從明清時期的43姓發(fā)展到今天的108姓,為“好女不出門”的梅花出美女找到了科學依據(jù),也就是雜姓通婚,把優(yōu)秀的基因遺傳下來,這非常關鍵,還有濱海盛產魚蝦蟹貝類等豐富的營養(yǎng),梅花女足不出戶在家刺繡,編織漁網的輕松勞作,不曬太陽不遭風雨侵襲長年累月養(yǎng)成的皮膚細膩白嫩……美人胚就形成啦。
我見過的梅花女大多身材高挑,明眸皓齒,高鼻梁,鵝蛋臉或是瓜子臉、圓臉,皮膚細白,小鯽魚嘴嘟嘟的很性感。尤其是同樣講福州話,我們的口音生硬缺韻味,而梅花美女語調軟糯,音色甜美,猶如江蘇一帶的吳儂軟語,聽著酥到骨子里了……
想象著在古城幽深悠長的小巷深處,走來了撐著油紙傘的梅花姑娘,苗條的麗影由遠而近,秀麗的黛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她緩緩地飄過光滑的石板路,渾身散發(fā)著丁香樣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