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們,不一定有俊俏容顏,卻展示著文明的鮮活面孔;不一定都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是憑借對凡人善舉的堅持,促成了境界的升華。他們,憑借對責任良知的堅守,贏得了社會的贊譽;憑借對甘于奉獻的堅定,映射了人性的光芒。
在頒獎臺上,黃建國的女兒代替不能來領(lǐng)獎的他來了,女兒強忍著痛苦和淚水,她母親在臺下卻早已泣不成聲。一個英雄走了,留下了人們的懷念和被救人深深的感激和愧疚,“你救了我的命啊,我對不起你。”
同樣不能站在這個頒獎臺上的,還有長樂市看守所的政治教導(dǎo)員林建仁。他的同事鄭美容代替他來了,這位同事站得無比堅毅和挺拔,好似怕稍一松懈就褻瀆了林建仁的風采。她回憶說,“林建仁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有我在,沒事的!’他總是為別人想得多!”她還回憶起最難忘的一件事,“林建仁發(fā)現(xiàn)有個56歲的老民警經(jīng)常咳嗽,而且痰中帶血,他一再堅持送了這位老民警去醫(yī)院。就在他離開人世的前幾天,他還去醫(yī)院探望。”
“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而鶴上鎮(zhèn)仙街村的李雪嬌卻數(shù)十年如一日地照顧毫無血緣關(guān)系的鄰居。“他偶爾會發(fā)火、會罵我,我也會生氣,覺得很委屈,但是事情還是會繼續(xù)做。家里人也很支持我,有時候我在依連伯家照顧的遲了,女兒或兒子會送飯過來。”
年屆八十的施克灼先生更是幾十年來熱心公益,累計為社會捐款達500多萬元。在長樂,提起他,無人不曉,人們總會翹起大拇指說他是個大慈善家。在家鄉(xiāng),他捐助修建的公園、文化中心道路;捐資成立的教育資金會等善舉都讓人感動。
不時地,會聽到觀眾席上有人在抽泣。“我很感動。”坐在筆者身邊的一位老師說道,“這是一堂最好的德育課。”
而在美德少年身上,筆者看到了道德之光的薪火相傳。我想,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是我們每個人一生的必修課,是需要我們一生都要不斷學(xué)習(xí)的。先來聽聽這些生命剛剛綻放的美德少年的故事吧,一樣讓人感動。他們幼嫩的肩膀上已經(jīng)扛起了“孝順、勤奮、堅強、樂觀、誠信、助人為樂”等等這些中華民族最質(zhì)樸的美德。
作為外來工子女的他勤奮好學(xué),小小年紀便分擔起生活的艱辛,幫助做家務(wù),照顧弟弟,體貼父親為他泡腳;而她,承受著生活的無情——一場火災(zāi)讓她容貌不再,走路跛腳,“我絕對不會被生活打倒。我覺得我和其他健康的孩子沒有什么兩樣,我會努力讓自己更優(yōu)秀。”
感動,是一種情懷,是對生命的感悟。每個人心中都擁有自己的感動,它與我們的生活常伴,或轟轟烈烈,或平平凡凡。或感動于親情的溫暖、或感動于平凡愛情的點滴,或感動于敬業(yè)的無私、或于見義勇為的崇高、抑或是生命的堅守……感動是那些曾讓我們觸動、振奮、歡笑、感懷的人或事,這份質(zhì)樸純真的情感,能讓我們體會人間的真情與溫暖……
(記者 陳瑞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