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我市作者著有眾多文史書籍,有的稱長樂歷史上出10個狀元,有的稱長樂歷史上出11個狀元,也有的稱陳安阝也是長樂的狀元。長樂在歷史上真正出多少位狀元?歷史上真有陳安阝其人?他是否中過狀元?他是否長樂人?帶著這些問題,利用端午節(jié)假期,筆者登門求教了汾陽溪畔“聽泉閣”主人黃世鼎老師。
黃世鼎老師說,近年來我市文史書籍中,稱長樂出10個狀元和長樂出11個狀元都算正確,沒有矛盾。稱長樂出10個狀元的書籍,將林慎思單列。林慎思(長樂崇賢鄉(xiāng)欽平里,今我市潭頭鎮(zhèn)大宏里)人。唐咸通十年(869年)中進士。翌年再試,中宏詞科第一。因那時在科舉制度中,還沒有把考中第一名的稱為“狀元”,其實就是“狀元”。稱長樂出11個狀元的書籍,沒有將林慎思單列。
為了回答筆者的疑問,黃世鼎老師查閱了1993年紫金城出版社出版,由周臘生著寫的《明代狀元譜、明代狀元奇談》一書,該書第175頁記載:
陳安阝(音安an)(1365?-1397年)字安仲,號叔恭,閩縣(今福建福州)人,洪武三十年丁丑(1397年)科春榜狀元,授翰林院修撰。這科于三月會試,只錄取51人,而且都是南方士子,北方官僚及舉子們不服。侍讀張信等因奉命重閱試卷獲罪被殺。陳安阝也是重閱卷者之一,洪武帝認為他沒有寫出明確批語,刑部定罪為“有惑圣覽”,判處流戍昌化安虜衛(wèi)。四月,又下令郝回京城,降為鴻臚寺司賓署承(正九品)。旋即因閱卷事被御史們進一步彈劾,終于牽連被殺。整個明代狀元中,數(shù)他的遭遇最慘,狀元只當了一兩個月。
材料來源:《明史》第6冊第1397頁,《明史紀事本末》第4冊第1528頁,《弇山堂別集》卷十八,《雙槐歲抄》第23頁,《罪惟錄》傳卷三十二。
黃世鼎老師說,從書中記載,歷史上確有陳安阝其人,也確是中過狀元。他是我國科舉制度1300多年最凄慘的一位狀元,是“贏得科舉,卻輸?shù)羯钡牡湫痛怼杏涊d他是閩縣人,也就是指我們現(xiàn)在長樂市。元和五年(810年),閩縣和侯官縣同屬福州府。五代晉天福六年(941年)改閩縣為長樂縣,翌年又恢復原名,時屬長樂府。宋太平興國六年(981年)閩縣析置懷安縣,侯官、閩縣、懷安三縣同屬福州府,明朝延屬。由于縣治的變遷,明洪武帝(朱元璋)年代的閩縣就是長樂縣。因此,我們現(xiàn)在可以確切地說:長樂在歷史上是出過12位狀元。他們分別是:林慎思、陳誠之、姚穎、陳良彪(武狀元)、鄭性之、姚勉、陳文龍、陳安阝、馬鐸、李騏、陳謹、韓敬。
(記者 林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