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亚洲精品在线|金瓶梅女主角|55av在线观看|麻豆影视文化传媒软件|欧美午夜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1国产精品麻豆视频|亚洲av色综合|91制片厂李琼下载|9277仙踪林果冻传媒|国产91色在线,免费,精品久久久香蕉免费精品视频,全网吃瓜在线,i社3d漫画酒店猎杀小萝莉2

電腦版
您的位置: 長樂新聞網(wǎng) >> 人文概況 >> 正文

張翀、張鎮(zhèn)父子的幾處宋代題刻

http://www.duobangwang.com  2015-05-22 07:23:39   來源:吳航鄉(xiāng)情  【字號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張翀,字蜚卿,號星石,長樂古槐福州里人,嘉定四年(1211年)探花。初授漳州推官,遷臨江軍簽判。端平二年(1235年)擢知汀州府,翌年調(diào)潭州提刑,賜紫金魚袋。為政清明,以文學(xué)廉能著稱,擢四川制置使,未赴任卒。入祀福州府學(xué)鄉(xiāng)賢祠和長樂縣鄉(xiāng)賢祠。長樂《墩頭酒店張氏族譜》(以下簡稱《張氏族譜》)稱其為提刑公。

  張鎮(zhèn)(1216-1275年),字仲甫,號榕谷,張翀子。張鎮(zhèn)幼年聰穎好學(xué),過目成誦,少稱神童。紹定五年(1232年)廷試第一,由于父親張翀為考官,改為第三,成就父子兩探花的佳話。初授紹興通判,歷翰林,擢禮部侍郎,景定初,官至吏部尚書,居吏部十余年。為奉養(yǎng)老母,乞致仕歸,德祐元年(1275年)卒于家,年60歲,有《榕谷集》。

  張翀張鎮(zhèn)父子是長樂的名人,在長樂留下了許多題刻,這些題刻或仍存,或損毀,或隱沒于榛莽叢中,現(xiàn)略舉幾處,以饗讀者。

  張翀題刻

  一、《先室陳氏墓志》,前些年出土于長樂古槐鎮(zhèn)福州里(今地名福州地,屬古槐鎮(zhèn)福坊村),是張翀于嘉定九年(1216年)為亡妻陳氏所作的墓志,(見圖①)墓志刻石,字作行楷,額豎刻三行各二字,正文十四行,每行十七字,末行十二字,全文233字,除右上角幾字剝蝕模糊外,全文大體清晰可讀,此墓志內(nèi)容未見有書籍著錄,現(xiàn)錄全文并加標(biāo)點如下:“□□□南隱為世族,衣冠頗盛甲吾邑,先室□□□江山知縣宋烈之次女也,生而穎異,舉止有法,未笄,嶷如成人。父母愛之,擇偶不妄嫁,年三十三始?xì)w于我。善事舅姑,常先意迎順。歲時享祀,皆手自滌濯,不精潔不已。於人無慍色,居家無閑言,矜貧樂施,鄉(xiāng)閭咸謂賢婦。喜齋云游道士及門人,談神仙輒耳誦心識若信有之。嘉定甲戌初正,自為詩曰:‘利名白了幾人頭,萬里封侯盡自由。’倏然有厭世離俗之志。一日誦經(jīng)罷,感微疾而逝,實二十六日也,得年三十有五。姑陳氏哭之慟,其年冬亦亡。遂以丙子十一月十三日壬辰祔于祖塋之右。嗚呼!曾謂斯人而弗壽乎?夫從事郎前漳州推官張翀志并書。”末尾小字云:“刊者傅召”。張翀妻為陳宋烈之次女。陳宋烈,字鼎卿,長樂岱邊村人,淳熙十四年(1187年)進(jìn)士,官壽州通判,仕朝散郎。

  二、“增光”摩崖,在古槐福州里。《張氏族譜》載:“石佛下有大王土谷神廟,原圣泉庵所分來也。廟前有石,宋嘉定、紹定年間,夜常放光一二丈余,因刻‘增光’二字于上,提刑公書也。故宋時吾家人文輩出,甲第聯(lián)登。”

  三、“聚星”摩崖,在古槐福州里聚星巖,崖壁勒大字“聚星”,旁款“嘉定癸酉六月望日 張翀書”。嘉定癸酉是嘉定六年(1213年)。乾隆《福州府志·碑碣》云:“聚星,張翀書,鐫長樂福州里山。”

  四、“龍角峰”摩崖,在漳港龍角峰,“龍角峰”三大字刻于巨崖上,上款“嘉定己卯上元日”,下款“文林郎臨江軍簽判張翀書”。(見圖②)嘉定己卯是嘉定十二年(1219年)。

  張鎮(zhèn)題刻

  一、魁龍碑,有兩塊,一在古槐嶼頭往壺井的路口,碑高大,立于碑座上,保存完好,碑勒“魁龍”二大字,旁款“里人張鎮(zhèn)書”。

  另一塊魁龍碑原在鶴上嶺,久沒于榛莽荊棘中,1990年移入鄭和史跡陳列館。(見圖③)碑下大上小,下厚上薄,頂角磨圓,碑高157厘米,下寬70厘米,上寬66厘米,下厚32厘米,上厚26厘米,碑座高50厘米,碑勒“魁龍”二大字,碑額“魁”字上方刻三個圓凹,寓意三元及第,天下大魁,碑底“龍”字下邊刻祥云紋,寓意龍騰云中,青云直上。碑上字劃內(nèi)外共分布著36個圓凹,扣擊這些圓凹,能發(fā)出高低不同的音階,扣擊背面相應(yīng)部位也有同樣的音樂效果,煞是神奇。此碑民國七年(1918年)版《長樂縣志》記為張翀題,2001年版《長樂市志》則說是張鎮(zhèn)題。經(jīng)筆者多次實地考察,在陽光照射下,隱隱可見落款,五個字,已漫漶,在陽光下細(xì)辨,為“□□張□書”,僅第三字和第五字可辨。第四字已幾乎滅跡,從殘存的筆畫痕跡看,與“鎮(zhèn)”字的字形結(jié)體吻合,應(yīng)是“鎮(zhèn)”字。此碑以張鎮(zhèn)題為是。

  二、取青碑,原立于青橋。《張氏族譜》云:“取青橋在九都。宋時吾家鄉(xiāng)舉赴京會試,皆于此祖道餞行。尚書公十六歲魁選,餞于其地,因曰此行取青紫如拾艾,后果進(jìn)士及第,遂刻‘取青’石碑豎焉,故地名青橋。”至解放初修公路時碑被砸毀,后來鄉(xiāng)人重刻一碑立于原處,至“文革”時又被毀,現(xiàn)碑為今人重書刻石。

  三、“拾艾”摩崖,在鶴上石馬村。張鎮(zhèn)赴京應(yīng)試,云取青紫如拾艾,后勒“拾艾”二字于崖壁。

  四、“大觀”摩崖,在古槐福州里。《張氏族譜》云:“福州里所居后山有蓮花峰,下有石洞,洞可藏一二百人,中有一石,提刑公刻‘聚星’二字于其上,又一石尚書公刻‘大觀’二字。星石上有榕樹,傳以為五季宋元至今六七百余年,其樹猶挺然獨秀,奕葉傳芳,此真可謂吾家之喬木矣。提刑公號星石,尚書公號榕谷皆本此。”

  五、“晝錦”摩崖,在古槐福州地村口。《張氏族譜》云:“居前有鱉山如印星浮水上,尚書公歸來建晝錦堂,今石上有‘晝錦’二字。”

  六、“龍首”摩崖,有兩處,一在金峰鎮(zhèn)冠嶼山,乾隆《福州府志·碑碣》云:“龍首,張鎮(zhèn)書,鐫長樂冠嶼峰。”另一處“龍首”摩崖,在沙京五峰山龍首石。長樂沙京《龍泉寺志》云:“龍首石旁有鯉魚石,俱在磊巖之麓。宋吏部尚書張公鎮(zhèn)勒‘龍首’二字”。

  七、“魁山”摩崖,在仙富村魁山。巨巖上刻“魁山”二大字,落款在右邊,豎刻兩行,每行五字,落款為“寶祐戊午記,探花張鎮(zhèn)書”。(見圖④)

  八、云龍橋碑,在二劉村云龍橋。《長樂縣志》云:“云龍橋在方安里。宋宣和五年,里人劉震造。凡四間,長八丈,闊八尺。碑勒‘云龍’,下通斗門橋。”此碑在“文革”時曾被砸斷,后拼接修復(fù)重立于橋頭,碑勒“云龍橋”三大字,落款為“宋寶祐新元 里人張鎮(zhèn)書”。寶祐新元是寶祐元年(1253年)。

  九、興龍碑,在嶼頭原“興龍碑碾米廠”前,碑勒“興龍”二大字,現(xiàn)碑已不知所終。

  十、“魁龍”摩崖,在古槐北湖村祠堂后山(見圖⑤)。北湖又名福湖。《張氏族譜》記載張鎮(zhèn)多處摩崖題刻,云:“尚書公生平好書‘龍’字,如福湖‘魁龍’,嶼頭‘興龍’,豹變石‘馬化龍’,鶴嶺‘魁龍’及‘龍首’諸‘龍’字皆尚書公所刻也。二劉‘云龍橋’,仙山‘魁嶺’,沙堤‘龍津’,山前‘興龍’諸碑,俱有里人張鎮(zhèn)書。”此“魁龍”摩崖或傳為朱熹書,而實際上朱熹所書“魁龍”摩崖鐫?jì)Q上龍泉寺附近,乾隆《福州府志·碑碣》云:“‘魁龍’,朱子書,鐫長樂龍泉山。”相傳朱子魁龍摩崖“文革”中毀于采石。

  此外,還有《女弟張汝玉壙志銘》。民國《長樂縣志》載,張鎮(zhèn)妹妹張汝玉,許嫁同郡宣議郎李昌朝,未婚而昌朝卒,汝玉哀毀成疾,死,葬福州里,張鎮(zhèn)為作壙志。乾隆甲戌(1754年)夏,水潦壙壞,露銘磚,族人修窆之。壙志全文載于《長樂縣志》,此不贅錄。

  (作者  林 廉)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