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蘊(?-1120年)字敦信,方安里溪上坑湖里(今潭頭鎮(zhèn)溪上村)人。紹圣四年(1097年)進士。崇寧間累遷太常少卿,大觀中因議原廟不合,黜知瑞金縣。政和初召還,擢御史中丞,頗論事,言皆切中時病。旋出知福州,終集英殿修撰。引病歸。弟陸藻字敦禮,崇寧二年(1103年)進士。大觀間累遷給事中。引兄蘊議原廟不合,出為南康縣丞。政和中召為國子司業(yè),宣和初由列曹侍郎出知泉州,終顯謨閣直學士。兄弟《長樂縣志》傳《名臣》。
陸氏兄弟通籍后由溪上遷居縣西隅河南坑尾巷,建宅居之,旁金斗溪。因陸蘊曾官顯謨閣直學士、集英殿修撰,又因陸字方音緣故,民間傳為“綠衣宰相”,又因隔河有宰相陳自強府第,民間傳為“白衣宰相”,所以民間有“隔河兩宰相”傳說。又縣志載“西隅三圖綠衣巷”,更增添了傳說色彩。其地尚有陸氏后裔居民。
考坑尾巷有四角井欄鐫字二行,每行四字,曰:“紹興乙亥,僧了文造。”證明了二陸徙居時,坑尾巷已有民居。
二陸兄弟后遷居福州城西陸莊園,坑尾巷有其族人居住。昔年舊址已無可尋覓,但隔河兩宰相傳說尚在人口傳承。
(作者 陳和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