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亚洲精品在线|金瓶梅女主角|55av在线观看|麻豆影视文化传媒软件|欧美午夜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1国产精品麻豆视频|亚洲av色综合|91制片厂李琼下载|9277仙踪林果冻传媒|国产91色在线,免费,精品久久久香蕉免费精品视频,全网吃瓜在线,i社3d漫画酒店猎杀小萝莉2

電腦版
您的位置: 長樂新聞網(wǎng) >> 人文概況 >> 正文

琴江孝友坊

http://www.duobangwang.com  2013-04-03 09:26:41   來源:吳航鄉(xiāng)情  【字號

  蘊含著厚重的忠孝文化氣息的孝友坊,屹立在福建首批歷史文化名村長樂琴江村的旗營大街上。孝友坊是三百年來戌守東南海疆福州三江口水師旗營的凱旋門,是矗立在旗營將士心中的一座豐碑,是精忠報國的旗幟。

  孝友坊是同治元年(1862年)12月17日,皇帝為褒獎賴通照孝親愛友,下詔在旗營大街上建孝友坊。坊頂上有一石葫蘆,坊分三層,上層中有雙龍合抱“圣旨”一面,中層有三面石板,中書“孝友”二大字,左書“福州駐防軍正黃旗通奉大夫賴通照立”,右書“同治元年十二月十七日蒙禮部題請旌獎”等字樣,背面亦然。中、下層間均系雙面鏤空浮雕感動有關(guān)孝友的故事人物。雕刻精美,巧奪天工,四根石柱上都刻有楹聯(lián)。該坊造型雄偉壯觀。

  賴通照,字天華(1768-1832),福州駐防軍 正黃旗通奉大夫。清雍正七年(1729年)在福州三江口設(shè)置水師,福州駐防軍正黃旗人賴坤奉文徙駐洋嶼。其孫賴通照,年幼時即知孝親愛友,誠懇真摯。他身體雖弱,但每見老父汲井,即請自代。入旗營充“領(lǐng)催”,職微薪薄,家境貧艱,而事親至孝,雖三餐困難,嘗結(jié)腹以奉親,甘脂必備。37歲失偶,誓不再娶。遇有操勞作苦之事,均不讓弱弟與及。弟得疾早逝,當時旗營中有攤捐資助孤孀之先例,戚族也勸其去領(lǐng),他卻說:“我不能因弟之孤寡而累及同營。”因而堅執(zhí)不請,寧愿躬自撫養(yǎng)。以后又為侄男備禮娶婦,為侄女擇婿于歸。有女適于建威將軍劉啟文,年27歲居寡,令攜其孤兒來家教養(yǎng)。直至外甥成立為官(即旗營左翼佐領(lǐng)劉青黎后后升協(xié)領(lǐng)調(diào)臺灣督辦海關(guān)稅務(wù),因功欽加副將銜),始令奉母歸家。至于同族中人有無后者,幫助其料理身后之事,不勝枚舉。尤工于醫(yī)道,為鄉(xiāng)人治病而不受謝。城外五竹橋,年久失修坍塌,行人苦于徒步涉水,通照從旗營中勸捐以修復(fù)之。有人勸其節(jié)用,他說:“資金既己足用而茍成之,當事人必然有私,我無私,何必節(jié)用!”五竹橋于道光九年(1829年)重修并刻字,至今橋堅如故。由于其生平孝友成性,上以裕老親甘脂之奉,下以儲后人讀書之資,品格端謹,敬老憐幼,濟困扶貧,善良慈祥,和恕待人,一生廉潔,絲毫不茍。旗里均頌義之。遂由本營官察其平生素行呈報其孝友淳篤,蒙將軍奏請禮部,于同治元年十二月十七日奉旨建坊。清代,營中非常重視文功武治,特別是提倡以“孝友”立身處世,“孝友坊”立于旗營大街。旗營孝友成風(fēng),孝友文化遂成為琴江水師旗營之精神支柱。

 

  孝友坊屹立在琴江北門口大街頭。當年水師將士每當路過孝友坊,仰望坊上的圣旨和意境悠遠、激勵人心的對聯(lián),便會涌起心潮,使命感油然而生,抒發(fā)將士精誠團結(jié)、保家衛(wèi)國的情懷,成為打擊侵略者的強大精神力量。孝友坊,后面有兩副楹聯(lián)其一:

  潛德必彰,達乎朝廷,始乎鄉(xiāng)黨;

  令名無忝,泐之金石,永之云礻乃 。

  其二:

  移孝可作忠,孫子各登循吏傳;

  因心惟克友,里閭長仰義門風(fēng)。

  正面楹聯(lián)亦有兩副,其一:

  簪紱衍馀慶,善氣駐田荊謝樹;

  絲綸褒內(nèi)行,天恩及孟筍姜魚。

  其二:

  至性九重知,劍嶼特旌新綽楔;

  清風(fēng)千祀永,琴江猶照古衣冠。

 

  正面第一幅楹聯(lián)意思是說:有積善美德的官宦人家,雖能蔭澤子孫,但也有像田真兄那樣家庭和睦,有像謝玄那樣自強自立、不依憑祖蔭的好子弟,才能善氣綿延不衰;士族之家閨門內(nèi)的孝親,達到像孟宗哭竹、姜詩孝母的程度,就會得到圣上褒獎。

  第二聯(lián)的意思:至性,至誠仁愛之意;九重,舊指皇帝所居之處,以指代皇帝;劍嶼,琴江的別稱;綽契,牌坊。第二句:清風(fēng),指清正廉潔之風(fēng);千 ,千年之意。句意:清正廉潔高貴的風(fēng)氣,千年永遠在琴江一代代傳下去,仍然遵照古代衣冠法度。對聯(lián)記述過去事實,把希望寄托與未來。

  孝友坊是中國福州的一座豐碑,是琴江人引為自豪的忠孝文化凱旋門,是琴江兒女共同傳承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chǎn)。孝友坊經(jīng)歷文革的災(zāi)難,局部受損,2001年8月由琴江海內(nèi)外鄉(xiāng)親捐資修復(fù)。

  “積善之家有余慶”,孝友的精神澤及后人,自通照始,賴氏家族中男多孝友,女多貞淑,子孫貴顯服官的24人,長子賴安官至河南歸德府通判,銜賞戴藍翎;三個孫子接踵貴顯,各為兩淮安豐場大使、漳州海澄縣知縣、旗營驍騎校防御左翼佐領(lǐng);曾孫輩有二人為府通判,四人為知縣,中舉七人,此外還有四人留學(xué)日本,為琴江追求新知識之先導(dǎo)。家族中事親以孝,敬兄愛弟,和睦共處的孝友習(xí)俗,蔚為風(fēng)氣者如是也。

  奉旨為賴通照建坊,對海防將士意義重大。琴江地處海峽西岸閩江口軍事要沖,清廷對這支遠戍東南邊疆設(shè)將軍一級的福州八旗水師駐防尤為關(guān)切。忠孝文化在構(gòu)建和諧軍營具有獨特的意義。自雍正七年建營以來,營兵攜眷而居, “入則孝,出則悌”,民風(fēng)淳樸。賴氏一門孝友在旗營堪稱典范,《琴江志》載在涉及海疆所有重大軍事行動中,“吾鄉(xiāng)義夫節(jié)婦指不勝屈,立功戍行者頗不乏人”。孝友文化激化了官兵的忠勇正氣,甲申馬江中法海戰(zhàn),我水師將士以木船對鐵艦,土炮對洋槍,堅持七晝夜抗法寇,有案可查的犧牲者129人,旗營“馬家巷”丁壯全部陣亡,成了聞名于世的寡婦街。旗營戍邊屢立戰(zhàn)功并被譽為“中國海疆史孤本”,保留至今,與水師旗營秉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崇儒重道,孝友成風(fēng)不無密切關(guān)系。

  孝友之家旗營葆書堂賴府,原系清雍正七年賴坤奉文移駐洋嶼時所置兵房,于咸豐年間擴建,迄今已有150余年,古色古香,端雅別致,邑內(nèi)推首。葆書堂賴府是旗營中保存最完整的民居珍品。

  賴通照的第八代孫,今年91歲的賴震鈞和86歲的夫人陳筱菱愉快接受筆者的采訪,他們還熱心于琴江的文化傳承,令人感動。

  仰望孝友坊,心潮澎湃,思緒萬千。我仿佛看見旗營城內(nèi)外和諧社會的感人景象,看到水師將士浴血奮戰(zhàn)打擊侵略者的偉岸英姿,仿佛聽見水師海軍先驅(qū)的殷切期盼,昭示我們建設(shè)強大中國海軍,維護藍色國土。我真心地祝福琴江:孝友作旌,忠義為劍,軍魂蕩蕩,文脈綿綿,英才輩出,再鑄輝煌!

(原載于《吳航鄉(xiāng)情》2009年5月14日   作者 蔣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