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jù)《長(zhǎng)樂縣志》載:王典籍恭宅,在沙堤。今查王恭故居,在金峰鎮(zhèn)沙堤村,與陳亮故居相距100米地。王恭故居今改為沙堤?hào)|園房,屬明代建筑,院落式民居。坐東北,向西南,四扇三間,面寬18米,進(jìn)深三楹15米,穿斗式木構(gòu)架,歇山頂。屋前石鋪天井式庭院,左邊部分被改建。建筑面積270平方米,占地面積320平方米。前左方有八角形小池,后埕有水井、石臼等遺物。
王恭(1343-?),字安仲,長(zhǎng)樂沙堤人。家貧,少游江湖間,中年隱居七巖山,為樵夫20多年,自號(hào)“皆山樵者”。善詩文,與高木秉、陳亮等諸文士唱和,名重一時(shí)。詩人王 曾為他作《皆山樵者傳》。明永樂二年(1404年),年屆六十歲的王恭以儒士薦為翰林待詔,敕修《永樂大典》。永樂五年,《永樂大典》修成,王恭試詩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辭官返里。王恭作詩,才思敏捷,下筆千言立就,詩風(fēng)多凄婉,隱喻頗深。為閩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澤狂歌》五卷及《風(fēng)臺(tái)清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