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想(生卒不詳),河南光州固始縣人,光啟元年(885年),隨族兄王潮兄弟入閩攻克漳、泉二州。景福二年(893年),王潮攻下福州,占領(lǐng)七閩。乾寧四年(897年),王審知繼兄王潮為福州威武軍節(jié)度使,王想歷年隨軍征戰(zhàn),著戰(zhàn)功。
后梁開平三年(909年),梁封王審知為閩王。王想受命以銀青光祿大夫、上柱國攝長樂縣令,居于縣東芝山下。
王想府第遺址在縣東芝山麓,宅后倚芝巖,中有古天然觀世音菩薩巖像,常有芝草滋生覆蓋其上,人以為瑞。
王審知王閩中,守臣節(jié),奉中原正朔。后唐同光三年(925年)病卒。子延翰嗣位。后晉天福間,閩王兄弟內(nèi)訌,民苦重役,時王想已死,二子紹絳、紹宣懼禍,舉家徙居三溪,舍舊宅為寺。
舊宅后有觀音像因以名寺,寺后有石屏。宋慶歷間,福建監(jiān)司邵華、轉(zhuǎn)運副使蘇舜元行部勸農(nóng)過邑游寺,書:“邵華、才翁”四字,摩崖石屏。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御史沈約改寺為察院行臺,嗣又改為內(nèi)箭道。清康熙初年改為駐軍守備(后改都司)衙門,守備為武官正四品,品秩高于知縣。早、午、晚三次排衙時鳴炮,金鼓吹打,里老稱武官衙門放炮。民國二年(1913年),縣設(shè)警備隊時亦駐此。二十三年秋,湘鄉(xiāng)王伯秋專員兼長樂縣長,設(shè)專員公署于縣,翌年修武官衙門改辟為“吳航公園”,駐軍團長尹家勛改公園正廳為“芝廳”、里人劉清如書匾。后漸荒蕪,淪為外地馬戲團來縣演出場所。解放后改為長樂師范學校,后又改為長樂高級中學。
(作者 陳和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