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夢斗故居,位于東渡天馬山之麓,離楊公祠僅咫尺之地。占地513平方米,六扇五間。由于年代久遠,木構(gòu)建筑已腐朽無存,僅余四周圍墻。2002年1月,里人陳云惠籌資29萬元,在原址興建紀(jì)念性建筑,建筑風(fēng)格仿宋代雙層民居格式,占地513平方米,建筑面積326平方米,于2002年9月竣工。
新建的楊夢斗故居,屋后還留有古井,泉甘而洌,至今猶涓澤盈盈。大門上鑲嵌“楊公故居”石額,上款為二千零二年吉日梁紹云謹書,下款為后學(xué)陳云惠籌資敬建。大廳內(nèi)供奉著楊氏歷代元祖宗親神位。大廳門前有聯(lián)云:“大節(jié)濟時艱恒輝桑梓,全忠關(guān)世教永式清芬”;“襟水依山景萃東南之美,秉忠盡孝德昭日月以光”;“千古重文章翰苑英賢名府第,一門多杰雋勛猷濟美舊世家”;“福地鳳鸞自有才謀傾海甸,狂瀾砥柱并懸肝瞻照天心”。這些聯(lián)句道出了楊夢斗故居地處山青水秀勝地,和他一生盡忠報國的忠烈氣節(jié)。
相傳,在他故居倒塌后,基石嘗為人占以蓋屋,旋或焚毀于火災(zāi),或崩塌于風(fēng)雷,此后則鮮有覬覦者。數(shù)百年間,屋基空置,草木蒼蔚,若有所待。今故居既成,則楊公之祠、墓、厝三位一體齊全,為增添敬仰前賢,頌楊正氣的好去處。
楊夢斗(?-1276年),字子仰,號山甫,玉田鎮(zhèn)東渡村人。世代書香。南宋理宗寶祐四年(1256年),夢斗與兄楊琦、弟叔濟、侄次鄭同登文天祥榜進士。一門同科四進士,古來罕見,理宗當(dāng)?shù)罘Q楊夢斗兄弟叔侄四人為“河?xùn)|四鳳”。
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長驅(qū)南下,攻陷建康(今南京)。南宋朝廷岌岌可危,時夢斗任楊州統(tǒng)帥,與兄楊琦、弟叔濟、侄次鄭分兵堅守楊州城外軍事要地,屢次擊敗元軍進攻。景炎元年(1276年),揚州守將降元,致使楊夢斗兵敗。他率全家人及部將登舟,在揚子江鑿舟自沉,壯烈殉國。后里人為紀(jì)念楊夢斗忠烈,立忠義祠祀之,匾曰“文章節(jié)義祠”,俗稱“楊公祠”。該祠歷代忠臣名士多有題詠。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知縣夏允彝瞻仰楊公祠時,親書“宋室忠烈”匾,原匾尚存。祠內(nèi)還存有許多名人書寫的匾、碑、聯(lián),成為罕有的文物古跡。1987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