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9月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傳月,今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傳月的主題是:食要三減,減掉不良生活方式;體要三健,健出美好生活向往。如何做到食要三減、體要三健?記者采訪了市疾控中心地慢科主管醫(yī)師廖靜嵐。
廖靜嵐介紹,“三減”即減鹽、減油、減糖,“三健”即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體重是客觀評價人體營養(yǎng)和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體重過高或過低都會對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超重和肥胖是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廖靜嵐表示,兒童期肥胖不僅會影響兒童的運動能力和骨骼發(fā)育,還會對行為、認知及智力等產生不良影響。消瘦與生長遲緩、免疫功能下降、內分泌失調、骨量下降等息息相關,同樣危害身體健康。同時,兒童青少年肥胖可持續(xù)至成年期,增加多種慢性病的發(fā)病風險。因此,人們應堅持以預防為主的原則,通過合理飲食、科學運動等健康生活方式,預防超重、肥胖和體重過輕。
廖靜嵐建議,定期監(jiān)測體重、腰圍,評估體重狀況。她說,健康體重取決于能量攝入與能量消耗的平衡。超重和肥胖人群,應降低每餐的能量攝入,少吃油炸食品、含糖飲料、烘焙糕點、糖果、肥肉等高能量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全谷物食物、新鮮蔬菜水果等。規(guī)律飲食、控制進食速度、避免暴飲暴食等也有利于保持健康體重。
專家表示,長期堅持科學運動,有利于保持體重和改善體成分。人們可嘗試多樣化運動,設置專門運動時間,或把生活、娛樂、工作與運動鍛煉相結合,如上下班路上多步行、騎車,工作時少乘電梯多走樓梯,時常做伸展運動、工間操,減少久坐時間等。有基礎疾病的特殊人群應在專業(yè)人員的指導下鍛煉。(記者 林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