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亚洲精品在线|金瓶梅女主角|55av在线观看|麻豆影视文化传媒软件|欧美午夜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电影|91国产精品麻豆视频|亚洲av色综合|91制片厂李琼下载|9277仙踪林果冻传媒|国产91色在线,免费,精品久久久香蕉免费精品视频,全网吃瓜在线,i社3d漫画酒店猎杀小萝莉2

電腦版
您的位置: 長樂新聞網 >> 民生熱點 >> 正文

百歲抗美援朝老兵回憶崢嶸歲月:72年前,他秘密赴朝修建機場

http://www.duobangwang.com  2023-10-23 15:46:40   來源:福州日報  【字號

  近日,倉山區(qū)臨江街道、倉前山社區(qū)和愛心企業(yè)工作人員來到百歲老人林其德家中,看望慰問這位抗美援朝老戰(zhàn)士。1951年2月,林其德曾秘密前往朝鮮戰(zhàn)場修建軍用機場。

  他是如何走上朝鮮戰(zhàn)場的?在戰(zhàn)場上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3周年紀念日。記者22日來到老人家中,了解他塵封多年的感人故事。

百歲抗美援朝老兵回憶崢嶸歲月:72年前,他秘密赴朝修建機場

林其德(左)與其子林華(中)接受本報記者采訪。記者 黃凌 攝

  出征! 技術人員經驗豐富

  林其德出生于1924年,畢業(yè)于福州高工學校。雖然已是百歲(虛歲)高齡,但思路清晰,與人溝通交流沒有障礙。

  “這是政府給我發(fā)的!”在兒子林華的幫助下,老人小心翼翼地打開“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紀念章的外盒,取出熠熠生輝的紀念章,鄭重其事地戴在脖子上。這是國家對他2年部隊經歷的認可,也是老人畢生的驕傲。

  林其德告訴記者,1950年5月前,由于有繪圖專長,他先后在上海印制廠機械廠、上海人民鐵工廠技術室當繪圖員,后被招入華東軍區(qū)空軍后勤部修建處擔任工務員,并赴福州倉山修建機場。當年年底,又調入上海的華東軍區(qū)空軍后勤部供修部工程營。

  “我們是1951年2月底去的朝鮮!”林其德說,抗美援朝戰(zhàn)爭打響后,他隨部隊緊急前往南京。之后,林其德隨華東軍區(qū)空軍后勤部第一工程大隊官兵秘密經遼寧安東(現丹東)過鴨綠江,前往朝鮮修建軍用機場。

  據史料記載,1951年3月,為適應朝鮮戰(zhàn)爭發(fā)展需要,掌握制空權,中朝雙方商定在朝鮮境內修建14至15個機場。第一批由志愿軍負責在安州以南、平壤以北地區(qū)修建永柔、南陽里、順安、順川4個機場。林其德所在部隊與工程兵18團配屬給47軍軍直屬隊、141師423團,搶修永柔機場。

  老人說,他是大隊4名技術員之一,實踐經驗豐富。在修建永柔機場時,他從事測量工作,并指揮推土機司機推平跑道,指導和參與維修工程機械、管理柴油機和發(fā)電機等。

  據介紹,這些機械設備都是抗日戰(zhàn)爭中美國支援修建中緬公路時留下來,放置在上海吳淞口一個島上廢棄的美軍倉庫里,有壓路機、推土機、發(fā)電機、柴油機,還有打山洞的電鉆,不少設備銹跡斑斑,官兵們重新組裝進行了維護保養(yǎng)。

  遇險! 遭遇轟炸撿回性命

  修建機場伊始,美軍飛機就經常前來偵察和轟炸,剛剛修好的飛機跑道和鋪墊的鋼板常常被炸,機場附近暴露的木制民房,因當地群眾逃難而閑置,也成了敵機轟炸的目標。美軍飛機上午轟炸,戰(zhàn)士們就下午修;白天轟炸,就晚上干。機場附近到處都是被炸的彈坑,戰(zhàn)士們一一填平,用壓路機壓實,鋪上鋼板連接跑道。

  在修建機場過程中,危險時刻伴隨著官兵。

  為了防止敵機來襲,志愿軍炮兵63師607團將所屬的4個85高炮連、1個37高炮連分別部署在永柔機場附近的高地,但狡猾的敵機在超過高炮射程的高空投擲定時炸彈。于是,我方設置防空哨,敵機來時哨兵就開槍示警。

  一次,敵機又來轟炸,防空哨兵鳴槍后,大家都躲進挖好的坑道。“轟炸過后,我們沒有聽到防空哨解除的槍聲,大家就出去看看是怎么回事,發(fā)現找不到防空哨兵,只看到樹上掛著軍裝的布條,原來,一顆炸彈剛好落在防空哨位上,一名戰(zhàn)士就這樣犧牲了……”說起防空哨兵的犧牲,老人十分傷感。

  “有一次,我差點就‘光榮’了!”老人至今還記得一次遇險的經歷。當時,他正在指揮施工,一架敵機從空中投下炸彈,他反應及時,飛速躍入一旁的坑道,撿回一條命。

  林其德說,敵機扔下的定時炸彈不少埋在土里,為了排彈,我軍工兵常常費盡周折人工“找彈”,然后用竹竿挑著繩子套在炸彈上,將繩子遠距離綁在汽車后面拉到懸崖邊,扔下懸崖,戰(zhàn)士在排彈時被炸傷亡的事時有發(fā)生。

  “在朝鮮,生活非常艱苦,雪有膝蓋這么深!”老人介紹說,剛到朝鮮時,大家住在機場周邊閑置的木制民房里,民房被敵機炸毀后,只能修建坑道、戰(zhàn)壕用來入住。

  同時,官兵們缺衣少食,大都以炒面、壓縮餅干、黃豆粉、地瓜干等充饑。由于我軍后勤保障線常被美軍切斷,運送來的肉變質發(fā)臭,官兵們就洗洗煮著吃;沒有新鮮蔬菜吃,只有蘿卜,以致林其德經常出現脫肛大便出血。完成機場搶修搶建任務后,大隊政委張書彩得知其身體不適仍堅持工作,表揚他說,你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1951年9月,林其德完成修建機場任務回國。他在南京干部招待所療養(yǎng)3個月后,申請復員回到了家鄉(xiāng)福州,先后在福建機器廠、福建省工業(yè)廳工作,后在福建省輕工業(yè)廳設計院退休。

  欣慰! 百姓過上幸福生活

  由于戰(zhàn)爭的原因,林其德在部隊的物品幾乎遺失殆盡。“我爸復員時只帶了一個軍用挎包回來,我小時候用來當書包用了,他的軍裝也被我媽改小后給我們穿了。”林華說。

  這時,林其德從盒子里掏出一小塊布匹介紹說,這是當年縫制在軍裝胸前的個人信息。只見上面寫著較大的宋體字“服務證”,顯示著其所在部隊、職別、年齡、籍貫、性別等信息,并有“一九五一年佩用”等字樣。

  老人說,當時蘇聯(lián)飛行教官在上海江灣機場訓練我軍飛行員,進出機場的人員都要檢查。該“服務證”就是一個“通行證”,入朝后便不再使用。

  此外,老人還有一本1951年2月19日華東軍區(qū)空軍司令部頒發(fā)的《員工領薪憑證》,上面蓋著“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qū)空軍司令部之印”的大紅印章。記者看到,第一頁是其個人信息情況,第二頁的“領薪記錄”表格中,當年一二月份上半月與下半月工資分別為3.5元,三月份上半月為4元,下半月之后為空白。手寫的這些金額的后面一欄,蓋有發(fā)款人“趙飛龍”的印章。

  這些年來,“服務證”、《員工領薪憑證》以及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紀念章,林其德視若珍寶,小心保存著。

  “我沒有想到還能從戰(zhàn)場上回來,一直活到今天。看到國家發(fā)展得這么好、老百姓過上這么幸福的生活,再苦再累也值了!”林其德欣慰地說。(記者 張鐵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