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峽文化藝術中心。
福州新聞網9月25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孫漫/文 葉義斌/攝)10月10日,坐落在三江口片區(qū)的海峽文化藝術中心將迎來首演,目前,各項調試工作正緊張進行。25日,記者再次探訪這朵“茉莉花”,不止場館內,場外的精心設計、點滴美景,也讓江畔“茉莉”更加迷人芬芳。
市新區(qū)集團該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高大上的場館,海峽文化藝術中心館外美景同樣精彩。記者了解到,依托藝術中心外獨特的山丘地形,流動、立體的山丘景觀已漸漸形成,為潔白的“茉莉花”增添幾許色彩。
“要有綠化空間營造,又不能讓‘茉莉花’失了光彩。”據市規(guī)劃勘測設計研究總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山丘地形是個做景觀文章的好“底子”。他們把不同灌木高低組合,圍繞場館進行高低搭配,通過多層次立體綠化,營造“流動”的山丘景觀。
藝術中心外,還有一個個色彩豐富的“小花園”引人注目。“這是雨水花園,我們把海綿理念充分融入每塊景觀綠地。”該負責人介紹,原先建設時特意留出的或圓或方、形狀各異的凹地,種上美人蕉、旱傘草、鳶尾等水生植物,配起景觀置石,起到收集、消納雨水的作用。除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生態(tài)草溝、可滲透調蓄廣場等都能尋覓蹤跡。
作為按綠色三星標準設計的全國建筑業(yè)綠色施工示范工程,“茉莉花”由內而外追求建筑與環(huán)境的和諧統(tǒng)一,它的綠色可不止“海綿”。場館內的曲線長廊、木地板、墻面,甚至門把手,都大量使用中國竹。
江水源熱泵也是“綠意”之一,通過新修管道至閩江底取水,用江水與空氣的溫度差來為建筑制冷和供熱。“江水源熱泵系統(tǒng)與空調兩者結合調節(jié)室溫,實現(xiàn)節(jié)能環(huán)保。”市新區(qū)集團相關負責人說,在建筑外墻,還有定制陶棍、陶板,除遮陽外,納米涂層還具有自潔功能。
該負責人說,為打造花與水相輝映的美麗景致,經巧妙設計,5朵“花瓣”間,700多米長的梁厝河從中央廣場下方穿行,匯入閩江,化身茉莉花的花托與花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