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落實十九大精神,福建用全新的綠色發(fā)展思路破解環(huán)境保護難題。
這幾天,福州市正在對市區(qū)的黑臭水體進行清淤工作。這讓老百姓看到了十九大后的新舉措、新動作。
福州城一共有107條內河,而像這樣的黑臭水體就有43條。十九大前,當地政府曾多次請工程隊來治污,但往往是干完活兒就撤場,前期治理和后期管理維護脫節(jié)嚴重。
誰對治河負責,成了治河一個難題。十九大報告里的一句話,“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yè)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huán)境治理體系。”讓福州的內河整治有了新思路,那就是以企業(yè)為主體。
思路一變,方法也就變了。福州市將需要治理的河道按流域劃分成7個水系綜合治理項目包,承包期限十五年。企業(yè)不光要負責治理,還管維護,政府每年考核,達標了才支付相應的款項。
十九大之后的這一個多月,福州市全面啟動了43條黑臭水體的清淤工作。已有8條河道完成黑臭治理。
十九大之后,改革監(jiān)管體制,福建組建了全國首個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局;讓官員對生態(tài)建設負責,福建建立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一系列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改革正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