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新聞網(wǎng)11月19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柯競 見習記者 林傳樞)有福之州,環(huán)境優(yōu)越,生態(tài)宜居,文化底蘊深厚,給五湖四海賓客留下深刻印象。在19日舉行的第三屆“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國際旅游節(jié)境內(nèi)外旅行商采購大會上,3位長期生活在福州的居民,分別結(jié)合各自經(jīng)歷,講述了他們與福州的故事,展示了他們眼中的山水福州、人文福州、宜居福州新景象,并共同向國內(nèi)外游客發(fā)出邀約——“我們在有福之州等你來”。
外籍教師程高登:這里有難忘的熱情和活力
來自美國的福建華南女子學院名譽理事長程高登,是一位長期旅居福州的外籍教師。他的曾姑婆程呂底亞26歲時來到中國,并于1908年在福州建立了中國南方第一所女子高等學府,也就是現(xiàn)在的福建華南女子學院。為了追尋先人足跡,程高登和他的父親程閩岱于上世紀80年代多次來到福州,由此譜寫了一段延續(xù)百余年的難舍情緣。
“我第一次來福州,感受到撲面而來濕熱的空氣,也為這里的美食所吸引。”回憶起初到福州的印象,程高登記憶猶新。“最令我難忘的還是福州市民,從他們的眼神中我感受到熱情和活力,這也是我愛上這里的原因。”
2005年,程高登退休后,與妻子來到福州,在福建華南女子學院擔任外籍教師,每年他都會在福州生活4個月。“福州周邊有許多美麗的風景環(huán)繞,地理位置優(yōu)越,是一座國際化發(fā)展的城市。但許多美國人不了解福州,希望通過分享我在福州的故事,讓更多人知道福州,喜歡福州。”程高登說,自己的“榕情”最先扎根于福州,一路延伸到平潭、塔科馬、夏威夷,期待有更多的人扎根于此,共享“榕情”,共享福氣。
文史專家林山:這里有敢于打拼的英勇氣魄
“福州是有福之州,福州之福,是祖祖輩輩的福州人打拼出來的。”福州市閩都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林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福州人,他從鄭和下西洋的故事,談起了他對“福”的理解。
“明朝鄭和七下西洋,拓展海上絲綢之路,其中六次從福州啟航,因為在這里能招募到大量優(yōu)秀的水手。他們吃苦耐勞,敢闖善謀,相信能靠自己的努力獲得幸福的回報。”林山還以嚴復、林覺民等福州名人為例,講述了福州人延續(xù)千百年的不屈不撓的精神和敢于打拼的英勇氣魄。
榕樹同樣蘊含著這樣的哲理。“福州被稱為榕城,在這里隨處可見榕樹。它就像我們福州人一樣,想抵抗風雨,享受陽光,就要把根扎得更深,讓自己屹立不倒。”林山說,希望大家來福州享受眼福、耳福、口福的同時,也能領悟“幸福不會從天降,需要靠大家來打拼”這一道理。
畬族姑娘鐘雪平:這里有好山好水好歌聲
今年31歲的鐘雪平是一位來自福州羅源霍口鄉(xiāng)的畬族姑娘,她用一曲悠揚的畬歌讓現(xiàn)場賓客感受到了獨具魅力的畬鄉(xiāng)文化。
“6歲時,太奶奶教我唱了第一支畬歌。歌詞里說‘姜種若斷有地買,歌芽若斷無人傳’,那時我還不知道歌詞的意思。長大后我才明白,太奶奶是希望我不要斷了畬族歌謠的傳承。”鐘雪平說,畬族沒有自己的文字,所有的文化都靠口口相傳,畬歌就是這種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很開心自己是一個生活在福州的畬族人,我為自己的獨特傳承而自豪。”鐘雪平說,如今,越來越多的人來到畬鄉(xiāng)觀賞具有畬族特色的嫁娶儀式和祭祀典禮,旅游讓大家看到了世界的多樣性。“希望大家不管來自哪里,都能尊重自己獨有的族群背景,并且盡己所能地保護和完善它。歡迎大家到福州來,到畬鄉(xiāng)來,共同感受這里的好山好水好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