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新聞網2月16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林洛羽 通訊員 林穎 江超云 陳曉靜) “轟隆隆……”昨日上午10點,位于瑯岐西北部的閩江馬尾對臺綜合客運碼頭在挖掘機的轟鳴聲中正式動建。該工程將于2017年底完工。
據了解,閩江馬尾對臺綜合客運碼頭將建設1號、2號、3號泊位及其相應配套設施。其中,1號泊位為5000噸級客貨泊位,設計年貨物通過能力25.2萬噸,年旅客通過能力3.3萬人次;2號與3號泊位為2個500噸級客運泊位,設計年旅客通過能力53.1萬人次。按照總體規(guī)劃,該項目分為貨運區(qū)、客運區(qū)兩部分。貨運區(qū)包括口岸檢驗區(qū)以及輔助生產建筑區(qū)。客運區(qū)占地面積約54.9畝,包括客運大樓、站前廣場。
項目建成后,瑯岐碼頭到馬祖“南竿”的直線距離為18海里(“兩馬”航線為37海里),海上航程可由原來的90分鐘縮短為45分鐘。外地來瑯岐碼頭可以從長樂機場—機場高速—東繞城高速—海嶼互通—瑯岐環(huán)島路到達碼頭,車程20分鐘;市區(qū)游客可以走東部快速通道過瑯岐閩江大橋到達碼頭,車程為30分鐘。
記者注意到,在項目開工現場的左側標有12個大字:“大干300天,確保項目順利完成!”提及此事,該工程的項目經理袁錫權顯得信心滿滿,在未來的10個月里,他們將完成本該需要2年完成的任務。
工期緊、任務重的壓力,倒逼閩江馬尾對臺客運碼頭的前期征地工作與建設方案的優(yōu)化。
自今年1月11日馬尾區(qū)動員部署閩江馬尾對臺綜合客運碼頭項目的征地工作以來,瑯岐鎮(zhèn)以23天完成了130畝的征地量。
征地過程中,瑯岐鎮(zhèn)與前鋒管理區(qū)征遷干部抓進度、抓實效,以最快速度“啃”下一個又一個任務地塊。養(yǎng)殖戶老陳的30多畝蝦池在征地范圍內,由于征遷賠償標準與蝦池的未來收益不成正比,老陳在初期對征遷工作有諸多不理解。為了讓老陳了解征遷工作的目的和意義,瑯岐鎮(zhèn)征地干部一周一拜訪,與老陳談心。老陳終于在年前點頭同意,并在2月3日春節(jié)開假第一天,簽下征地合同。
征收工作跑在前,建設進度不落后。袁錫權告訴記者,雖然工期緊,但他們加大人力、物力以及設備投入,多次優(yōu)化方案設計,確保項目質量。“由于臺風多、雨水多,且地質淤泥多,發(fā)生沉降是無可避免的問題,這對陸上施工考驗重重。”為了讓陸上施工的沉降保持在可控范圍,袁錫權和團隊決定采用5種特殊軟基處理,包括運用砂樁處理、淤泥管樁處理等技術,盡一切力量確保工程質量“過硬”。